蘭賀,青島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畢業,主攻英語教育和語言學方向,研究生期間曾到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交換一年。研究生畢業后加入留學顧問行業,從北京到廣州再到美國,已有10年留學申請經驗,擅長文商科專業的背景提升、選校和文書創作,尊重并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高標準要求自己,爭取和學生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通過雙方協作申請到理想的專業和學校。目前定居美國,已在美國生活3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因為對新事物始終充滿好奇心,所以對美國的衣食住行娛樂、文化、思維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和各行各業、來自不同背景、有著不同性格和愛好的人相處,自己的思想更加開放和包容,更加堅定了人生有無限種可能、在不斷摸索中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想法。簡言之,在每一段留學申請旅程中,我希望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累積的經驗和在美國的新體驗,跟我們的學生并肩作戰,最終到達理想的港灣。
1.?為什么要找留學公司?
剛剛踏入留學行業的時候,我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是好奇也是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考慮。我的第一段留學顧問工作的地點是北京,所以接觸到的學生大部分是清華、北大、人大等。問題來了,為什么中國頂尖學府的學生也需要留學公司的介入他們的留學申請過程,難道他們的能力不夠?一次,和一個清華學霸暢談的時候,我順勢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她,想聽聽她的想法。她的第一反應是,我身邊不少同學找留學公司,如果我不找,我會被落下,失去一種資源。當然,她所說的原因是從她的實際情況考慮,但是“資源”二字在我看來很好地詮釋了留學顧問的角色。找留學公司的原因千千萬萬,跟風,想當甩手掌柜,時間不夠,沒有頭緒無從下手……為什么我更傾向于把留學顧問或者留學公司看成一種資源呢?首先,中美兩國采用不同的高中升大學、大學升研究生的體系。國內的留學顧問扮演類似于美國高中counselor的角色,讓準備出國的你快速了解美國升學體系,清楚每個節點需要做哪些事情,從而最大化保證申請結果。其次,中美兩國的文化和思維方式存在很大差異,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寫作。中國人相對來說比較謙遜保守,所以寫文章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美國人比較自信開放,寫文章單刀直入,并且看重文章的邏輯結構和論點的證明。再次,申請留學是一個歷練心靈的過程,不能夸張到說像唐曾取經一樣要克服九九八十難,但從開始準備申請到收到錄取結果這一路上,總要打幾個小怪獸。焦慮、過度緊張、失望這些情緒在申請季在所難免,一個資深的留學顧問可以通過多年案例累積有效地幫助學生排解這些負面情緒,給學生吃一顆定心丸。這個時候,父母和親朋好友即使想幫你也是無能為力的。以上列的三個原因還有沒有提及的原因的前提是你要慧眼識精,找到一位靠譜的留學顧問。
2.?專業?學校?
很多申請季的學生和家長對這兩個問題很敏感,但是給的答案簡單粗暴千篇一律:熱門專業和名校(如果是藤校就再好不過了)。這樣的想法和回答問題真的很大。首先,所謂的熱門專業會一直熱下去嗎?在科技日新月異和多元化的今天,誰能預測十年或者更遙遠的將來?當下的熱門專業是你的興趣所在,是你愿意花十年二十年追求的事業嗎?大學的時候你可能讀了一個并不心儀的專業,為什么申請研究生的時候要放棄一次可以做出自由選擇的機會呢?其次,名校競爭激烈,眾所周知。拋開名校光環,還有很多因素值得考慮,比如地理位置。新英格蘭地區的歷史文化積淀、德州粗獷的民風和他們引以為傲的烤肉、中部淳樸的小鎮生活、路易斯安那和新墨西哥州的異域風情、亞利桑那州熱情的沙漠和仙人掌,還有加州的陽光沙灘和自由自在的氛圍,你難道不心動嗎?出國留學不僅是汲取新的知識,更是一次自我的探索。回到開頭的兩個問題,沒有誰有資格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你要做的是傾聽你內心的聲音,能讓你熱情四溢的專業和學校才是好專業好學校。
學習和工作以外的你?
初到美國,因為新鮮感和多年英語學習的積累,我沒有經歷特別強烈的文化沖擊。生活主要圍繞著學校展開,上課、寫作業、小組討論、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但是,隨著時間慢慢地推移,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我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的興趣愛好(hobbies)是什么?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比較尷尬,因為我沒有值得一提的興趣愛好,比如樂器、體育運動和繪畫。除了學習和工作以外,我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讀書和看電影電視上,但問題是我讀書比較慢,看完容易忘,看電影電視也無非是為了消遣和提高語言水平。可我身邊的美國朋友并不是這樣,一個個藏龍臥虎。一個銀行出納同時又是插畫師,一個咖啡烘焙師同時又是活躍的樂隊主唱,一個普通公司職員又是戲精上身的話劇演員……興趣愛好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它們不僅能讓人高興快樂,也可以是很好的社交潤滑劑,并且在一定條件下變成你理想的職業。即將出國讀書的你,有沒有一兩個特別引以為傲的興趣愛好呢?學習和工作以外,你還扮演什么角色?(tech geek, actor, skater, dancer, yogi, fashion blogger, garde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