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卡久久4卡5卡6卡7卡丨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理论片丨国产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李知恩丨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玲奈丨欧美日韩国产手机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JHU-曾同學

瀏覽量:89次

圖片
1

曾同學

本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海關管理專業

申請時成績: 3.54/4.0,9/109

實習: 互聯網大廠x2,世界500強x2

校內活動:校新聞網+暑校助教

科研: 大一的科研立項,本科優秀畢業論文

語言成績: 托福109 GMAT730

獎勵:一、二、三等獎學金,創業比賽若干

錄取結果:

國家:美國、法國、澳洲

方向:主Marketing,捎帶著BA;后補申SMIB/供應鏈管理

Offer:

JHU: MS in Marketing

WUSTL: MS in BA, CA track

ESSEC: SMIB

USYD: Master of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aitlist:

Rochester: MS in Marketing Analytics

Rejected:

Northwestern: IMC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MS in Marketing

一、當計劃變化的時候

我出生當時,天相對應的是太陽金牛,上升雙子。

雖然聽著迷信,但是我也十分符合上述典型:想得多,想得遠。我總是傾向早早就規劃好以后要走的道路,然而計劃總也趕不上變化,盡管我也一直在不斷努力,可是事實總會和我預想的有所偏差。

我按照我的規劃順利考入了貿大,踩著線,專業是第六志愿。查到的時候我還在新疆喂羊,沒哭,但是我把羊說煩了,他沒再吃多少。

從那個時候我決定,被動的日子要結束了,我必須更加嚴格的執行我的計劃,達成目標,在大學畢業后成功出國讀研。沒想到,心決定了,腦子沒反應過來。我大一一整年都渾渾噩噩,打不起精神學習,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唯一快樂的日子是在新聞網,碼碼字,更新一下后臺,有機會接觸一下單反和PS。在新聞網的經歷為我日后的工作帶來了無限的財富。不過,現在她叫融媒體。

大一結束,我的績點是3.115. 我心里想:“呦呵,居然上了3.”

大二一開始,我就找了一份互聯網的實習工作,做新媒體運營,管理三個社群和兩個公眾號,每周做research或者聽公開課產出一篇商科求職干貨。都是在新聞網和高中語文課學到的老本行,除了眼睛累點倒也沒啥。但是,從商科求職知識付費的角度,我對商科求職體系和各個行業的工作日常都有了一點過的見識,也算是意外收獲了

同期,我開始找中介了,也遇到了我留學申請第一坑。我在熟人的介紹下簽約了【太傻留學】,順便報了太傻的GMAT一對一課程,總共費用十一萬。太傻,太傻,真是太傻。在2019年初,我還在某互聯網大廠實習的時候,聽說太傻出事了,隨后太傻申請破產,我的十一萬只拿回來了四千八

所以同學們都在吐槽自己的中介不回復,踢皮球,不給密碼的時候,我真的無法張嘴。他們的痛苦,我甚至無法體會,因為我的中介破產了,那個在虹遠西南電梯里還有廣告海報的中介破產了。我至今心疼我的十一萬。

當時帶我的中介老師其實也不算很糟糕,中規中矩。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在努力轉專業,最后因為成績太低沒有成功。她告訴我“3.1是不行的。”

3.1是不行的。

我那個時候才反應過來我的大一到底有多可笑,迷失并不可怕,一屁股坐下才可怕。具體的改變實在沒什么可分享的,無非熬熬夜,再放棄一點別的什么。我大二結束把績點刷到了3.4,大三結束刷到了3.54.最終也還是不高,不過勉強能看。

這里多說一句題外話:“要刷績,先刷臉”這句話見仁見智。但是不是由于能力增長而帶來的成績增長是沒有意義的,在這一點上,還是希望大家不要過于拘泥眼前的茍且。

二、貿大暑校,我的第一封推薦信

2017年暑假,我報名了貿大暑校的志愿者,認識了哈姆林大學教學MPP/MPA的教授。我的目的并不單純,我非常需要一封美國教授的推薦信。

為此,即便我沒有選那門課,我也坐滿了每個課時,帶他去美國大使館演講,帶他去故宮、圓明園、明陵。因為教授吃素且不會中文,在吃飯上也多做了很多安排。

當時臉皮很薄,根本不知道怎么要推薦信,只是帶他去銀行領薪酬的時候旁敲側擊問了一句:“If I want to apply for a Master program in US, would recommendation letters matter?” 他說:“Yes, a lot.”?我說:“Oh, wow.”就沒有然后了。現在想來,尷尬得腳趾扣地。

直到夏校結束,教授回到美國,我才寫了一封正式的郵件請他當我的推薦人。教授人非常nice,答應下來之后說:“We’ll talk about it when you have your school plans. ”

三、We’ll talk about it when you have your school plans

School plans?

什么?

到我收到郵件之后,我才意識到,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美國讀研”看起來是個目標,是個指望,實際上就是一句口號。雖然它讓我清醒過來不再混日子,讓我有意識去實習去工作去學習,但是我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選校,應該是選校。

我給中介的老師發微信,跟她聊了聊。

“我沒有那個腦子學金融,我的課程設置也不符合要求。”

“都說BA很好,可是我不會編程啊。”

“MPA… 我現在學的不就是MPA?”

“管理學是一個專業啊……”

“在美國學了會計回中國能用嘛?”

到最后也沒有討論出結果,我連我想讀什么專業都不知道,更別提什么學校什么項目了。追根究底,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商科留學的選校相較理工科會顯得糾結而麻煩,主動權越大,越是在欲望里被動。而我又向來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毛病,更是不知如何是好。簡單的總會決定“虛”、“水”、“沒有意義”,難的夠quant夠tech又會決定“累”、“麻煩”、“不懂”。后來我明白了,這不是糾結,也不是迷茫,就是又貪心又懶。

實話總是這么難聽。

拋開這一切,再靜下心來想想,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未來到底想做什么?我到底是誰?

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從國貿上GMAT下課,等地鐵。旁邊有一個小姐姐拿著一握一塊錢一支的彩色簽字筆在做地推。沒有一個人搭理她。我對面是某個快消大廠的廣告,slogan很不錯,真佩服他們。不想了,刷微博吧,廣告真多,這個做的好,這個差點意思。當地鐵伴著風從右到左的時候,我突然聽不見什么聲音了,我開始想這一切背后的人們,這句話是誰說的?他們怎么想的?他們要干什么?之后呢?

后面的大哥戳我的肩膀,讓我趕緊上車別在門口堵著,我的腦子才又回到地鐵站。還有座位,真好,我記得我笑了。除了找到了座位,我還和這趟地鐵一樣有了方向。

我后來和一位朋友吃飯,我跟她說我想做Marketing,她問我:“那是什么?”這個問題真難,我以為我會說不上來。

可是我說:“Marketing是風一樣的存在。它會帶來一些什么,也會帶走一些什么。風里會有些什么,又好似什么都沒有,我現在站在風的旁邊,什么都看不到,但是我知道有風。我想學marketing,就是想成為風的一部分。如果我足夠努力又足夠幸運,我有一天會比風更早到達它要到的地方。甚至,我想召喚風到我的方向來。”

?

這話說得又大又空,我都佩服我自己胡謅的能力,我想我當時應該喝了酒。

確定了專業方向,選校變得不再糾結了。當時的我沒有預知疫情和政治的能力,固執己見的只想去美國留學,圓我的夢。美國開設Marketing的學校非常少,為了節省申請費填補我被太傻留學中介坑掉的十一萬,我掐頭去尾,沒有申請我認為不會要我、要了我也讀不起、要了我也不愿意去的學校。在名單上劃掉這些學校之后,就只剩下了四所:西北IMC, JHU MSMarketing, Rochster MSMA, 德州奧斯汀MSM.

三、你考GMAT之前

敢不敢和男朋友吵架?

我GMAT考了三次,690,680,730

GMAT這樣考完試直接出分的標化考試,會讓你沒有任何喘息機會,不給你做任何心理建設的時間,成績馬上就反映在卷面上。第一次出分690的時候,我還抱有僥幸心理,690能和700差多少?我覺得都一樣嘛。打車回學校的路上跟一個學姐打電話說出分690,我還洋洋自得覺得一次出分挺好的,后面可以準備別的了。結果她說:“你個績點沒上3.5的,好意思GMAT不上700?

人被罵,就會醒。

我的怠惰存在在我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體現在對自己的無限包容中。從之后的我的和周圍所有人的申請經歷中我也明白,標化考試、績點、實習、科研、文書,無論什么,切忌滿足

第二次考,我還保持著之前的刷題頻率,每天做練習,每周四晚上和周日晚上模考一整套題練耐力,不定期收聽各種公開課,刷許多公眾號的經驗貼和雞精。刷題練到最后,反而心浮氣躁。看什么都眼熟,覺得沒問題啦,肯定沒問題

人自負,就會輸。

我看到680的時候開始怪我的幼兒園老師沒有教我認好數字,怎么能把700以上的數字認成六百多呢?再一眨眼才知道,我沒看錯,就是680,離700差20的那個680.

我沒敢在打印機旁邊哭,里面還有別人在考試。到了家之后,抱著枕頭躲在被子里,打了三個電話,眼淚就沒斷過。最后還是那個學姐給我講的故事。她說她們那一屆有一個女生,考托福前一晚上在和男朋友吵架,一晚上沒睡,第二天紅著眼睛腫著嗓子去考托福,出分R30 L30 S27 W28. 我一下子噎住了,我心說你不安慰我也就罷了,何苦這樣刺激我。后面她接著說,當你把標化考試當成一件重要的事去迎接的時候,你就沒有準備好,當你真的配得上700分的時候,考試,只是一個步驟,只是流程的一部分。你經歷一次考試,由此拿到一個分數罷了。這個主客關系如果是錯的,那出分也只是僥幸。

所以,“你考GMAT之前敢不敢和男朋友吵架?”意味著,你有沒有底氣去考試?你是否真的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是你考GMAT,還是GMAT考你?

雖然我到后來也沒找到男朋友,但是我GMAT出分了,730.

后來也沒有男朋友,托福考了109.

四、十一萬不能在北京買個廁所嗎,卻讓我遇到了智友留學

當我決心談論中介這段經歷的時候,我相信我是真的走出來了。

很多學弟學妹總在糾結中介的選擇,和我當年一樣。選不選中介,選大選小,跟哪個導師,全程還是半DIY,買不買文書包,這都是選擇,都讓人糾結,都有風險,都由不得人后悔。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中介的存在對我來說是必要的。我希望能節省出摸索流程、搜集信息的時間來做提升自己的工作。但是,中介對我來說的作用也止步于此,關于文書寫作的部分,我更相信我自己在實習中積累的認識和我自己的英語水平。而如果你的留學決定是突然的,缺少相應的準備,那么你更需要一個可以了解你,適應你的需求的中介來輔助你。

被太傻留學坑掉十一萬之后,我對所有的中介都抱有懷疑態度。雖然認清了沉沒成本的本質,但是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會哭泣的自然人,而不是經濟人,我允許我自己沉浸在悲痛和后悔中一段時間。

但是人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如果我能接著留學這條路往下走,那這段痛苦就是一個經歷,如果我就此停步拒絕解決,那這些痛苦就是終點。

可是,都這樣了,我該選哪家呢?

其實認準中介的品牌,不如認準負責的老師,聽老師給你講他的方法論,不如聽他負責的學生的感受。就算我當時無法走出信任危機,我也會相信我的朋友對我的推薦。而在我迷茫的時候,Jelly向我推薦了他簽約的智友留學。聊了幾次之后,我驚訝智友留學區別于大中介的那種高自由度,杜老師和楊老師也愿意在交流中和我交換我們的選校和對市場營銷的看法,給了我很多啟發和幫助。第三次見面,在確定了在合約中我的自主性和責任劃分沒問題之后,我選擇了相信。

我和Jelly的女朋友后來有一次聊天開玩笑說:“就算我再不幸,這個也跟太傻似的,我也有個人可以去找他算賬。”

所以也建議學弟學妹,當你不知道信任誰的時候,你就信任你信任的人吧。

五、我要是會寫文書

我還申請學校干啥?

“這文書,我要是會寫,我還申請個啥?”

寫文書那段時間,我最常罵這句話。文書題目千奇百怪又萬變不離其宗,Marketing歸根到底一是看你了解不了解行業,而是看你了解不了解自己。當坐在電腦前,從十點熬到一點,一個空白的Word只打著一句“In my opinion”的時候,再回頭看文書題目,我覺得,如果我知道答案,我也就沒有留學的必要了

Marketing文書當中想要談及的經歷,偶爾會涉及一下課程和研究中學到的東西,但是更多的還是從實習工作中體會的行業的運作模式和各個崗位的方法論。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都認為,Marketing非常看重實習經歷,而這個經歷和其他的一樣,重質不重量。

而一份好的實習是難得一見的,很難遇到一個公司環境好,title名聲夠,團隊氛圍好,可以學到東西,老板愿意帶的工作。如果遇到了,請一定珍惜,請好好努力,不要辜負。如果總有不如意的,也請著眼于這份實習中能有收獲的地方,不要辜負。

我個人認為,在掌握基本操作之前貿然想要追求對行業的感知是不現實的,所以即便你找實習的目的性很強,也不要過于心浮氣躁。作為小學生進入職場,一定要先放空自己,從學生思維中解放自己,去盡可能吸收你所不熟悉的,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圈。當你有發揮的能力和空間之后,那時的收獲是自然而然的,且獨一無二。

我文書其實寫的不好,后面過于擔心給我的幾個大佬朋友過目還被他們痛批了,也就不太好意思在這一部分過多介紹經驗,只能是分享感受,希望能給像我一樣迷茫的朋友提供一些啟發。

留學申請,除了標化考試和績點這些硬件條件之外,還有兩件事非常重要,一個是你的經歷里有多少水分,另一個是你的氣場是否和這個項目相匹配。這兩點都是需要文書來佐證的。

不需要實習證明的留學申請,就只能靠文書來衡量你是否真的在你的經歷中有收獲,有體會。期間的邏輯是否自洽,體驗是否真實,經驗是否詳實,都是一種驗證標準。要想讓文書在這一方面達成效果,一方面你要真的做到了,另一方面也需要你真的能表達清楚

至于氣場,我只能說,二十一世紀了,無論是升學還是找工作,從來都是雙選的過程。費勁千辛萬苦把自己打磨成有成績有能力的樣子,咱們也不是就去當大白菜專讓別人挑選的。你要清楚自己要什么,要在什么樣的集體和環境里學習生活甚至工作。如果到了一個格格不入的環境中,即便有良好的資源加持,我想這個體驗也不會過于愉悅。所以千萬不要在哪個帖子里看到某一個項目喜歡怎樣風格的學生就去拼命迎合。你都不是你了,他又怎么會喜歡你呢?

同樣的,當涉及到行業中你了解不深的領域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去了解,再將自己的認識寫進去。千萬不能憑空想象憑空捏造經歷。

不會的題可以寫略,不能寫略略略。

舉個例子,我曾經不敢相信UR會WL我,想不清楚為什么,找了三個人refer我依舊沒用。自己在復盤面試的時候,也想不出來自己做錯了什么,非常委屈,直罵UR渣男。可是后來,我又仔細看了一下UR的課程設置,資源配置,生源情況,也看了一些中介po出來的往年錄取的文書打樣,也就平靜了。不合適也就是不合適,不是我的也就不是我的。

而被西北IMC和UTA MSM拒絕我是不意外的,我和這些頂級項目的大佬的差距還真不是一星半點。

最后寫完文書之后,我突然意識到digital marketing對我來說的意義,在和智友留學的楊老師聊完之后,我隨后又補申了Wustl的msba ca方向,由于時間關系,文書是之前的幾封縫縫補補寫出來的,隨后就直接交給了中介老師幫忙潤色語言和銜接邏輯。最后能被錄取我相當意外,除了擴招和硬件條件的原因,想來我的推薦信應該作用還是蠻大的。

七、I have my school plans now.

Let’s?talk about it.

我一直和那位美國教授保持著郵件往來,往往都是在說我們最近在做些什么。到最后,我們總是在“我們都是閑不下來的人”的共識中結束對話。在我初步定下來我的選校方案之后,我在下一封日常寒暄郵件中就提及了我的選校方案,并且試探他是否還愿意做我的推薦人。

萬幸教授人非常nice,表示沒問題,瞧好吧【不是】。

隨后,我的一份實習的老板也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

為了保險起見,我同時詢問了我的畢業論文導師,導師也非常友好的表示全力支持。

那段時間,我的世界陽光明媚,還有空調WIFI。

由于超乎我想象的順利,我也無法講述過多的經驗,同樣只是一些我自己的體會,如果過于膚淺,還望海涵。

大部分歐美老師和老板的推薦信都會堅持自己寫,有一些會需要你提供你的一些資料供他參考,還有一些就會憑借自己對你的印象來寫了,比如我的美國教授。當然,不排除一些在中國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推薦人愿意你自己來寫,他們修改之后發送。

而推薦人的選擇,如果你有得選的話,一定不要拘泥于title,要看他能在你的經歷中證明多少分量。換句話說,你們兩個之間的黏性更強,那么他的話語權就更重,推薦信的力度就會更大。這樣的推薦信,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大推”“牛推”。

商科的Admission Officer們都看過那么多屆中國申請人了,你懂吧?

美國學校的推薦信流程是,你在申請中填寫推薦人郵箱和信息,隨后,鏈接會被發送到推薦人郵箱中,由推薦人上傳。這個鏈接發送有的是申請信息全部完成之后再發送,有的是填寫完推薦人信息之后就會發送。因此這個時間一定要把握好,推薦人愿意給你幫忙,就盡量減少他們的麻煩。另外還有一點,千萬要waive掉你看推薦信的權利。想不清楚為什么的自己去品,仔細品。

八、不要想象你的感受,盡管去感受

這是一部美劇中的臺詞。我遺憾我在四月后才聽到它。

申請結果和我的預期基本一致,除了被UR wl讓我有點意外。歸根結底,就是JHU和WUSTL的選擇,也是MSM和MSBA的選擇。

我個人認為這是留學申請中最后選校的一個典型代表:綜排還是專排?便宜還是貴?兩岸還是中部?一年還是兩年?堅持本心還是追隨BA大熱?

我問了很多實習中認識的前輩,在很多留學社群里討論,給中介老師打電話,給認識的大佬發微信,在留學KOL的微博下面求投票。到最后,意見越來越多,聲音什么都有,我越來越不知道該怎么選擇了。在我最糾結的時候,智友留學的杜老師給了我很大幫助,幫我聯系了貿大在JHU的親學長打破信息不對稱,還給我介紹了往屆有同樣糾結的同學的最終選擇和原因。這些都是靠我自己的力量很難做到的。我想這也是留學中介存在的意義。而能夠做到這樣細致入微的,也確實難得。

專業性越強的項目,專排越重要;想回國,綜排重要;兩岸機會多但是物價貴;一年還是兩年各有利弊,自己考慮自己的吸收能力和時間成本的平衡問題;教育既然是投資,那么就要自己把握風險,費用的問題如果不是自己的錢,要和資助人商量清楚。另外,除非留美或者專門從事數據分析有關的工作,不要認為數據分析能力尤其是運用工具的能力能對你的工作有過大的加持。

上面是我對那一階段收集到的意見的總結,有需要的學弟學妹可以自己參考。而除此之外,我們往往忘了追問自己到底的興趣在哪。申請是起點而不是終點,我們拿到offer不是就完了,可以炫耀了,而是要去上學的,要選一條路要走的。是需要做事的,永遠都要做事的。

雖然也有獎學金的考慮,但是我更多的是來自自己內心對“風”的向往,毅然選擇JHU MSM.

九、風云巨變的那個春末夏初

五月底,美國大使館取消六月份的全部簽證預約,雖然我熬了幾個大夜之后勉強約上了七月二號的面簽,但我依然覺得不夠保險。

情急之下,我選擇補申幾個別的國家的項目來兜底。詢問了一些本屆申請的同學的意見之后,我選擇補申了ESSEC SMIB在新加坡校區的項目和USYD 供應鏈管理項目。選擇這兩個項目一方面是研究過項目課程設置和生源、就業情況覺得可以接受,一方面也是除了這些之外選擇也真的太少了。

ESSEC SMIB項目相當優秀,offeree也是非常大佬的人們,作為target consulting的項目,課程設置和就業資源都相當優秀。USYD之類的澳洲學校基本只看硬件條件,像USYD連文書都沒有,更別說面試和推薦信了,實在想躲懶補申也是可以考慮的。但是像UNSW還是需要些研究計劃的。澳洲選校是選課程基礎還是研究基礎的,也要自己做好調研,想清楚自己想走那條路最后再做決定。

隨后我也幸運的拿到了兩個offer,但是終究還是提不起興趣。說到底,我也是犯了錯誤,病急亂投醫,白白浪費了時間和感情,還有小一千的申請費。最后還是敵不過我的真愛JHU.

在這里也建議大家做任何決定之前都想清楚,不要被自己的恐懼支配

隨后,我的簽證果然被取消了,下半年我又面臨著是找一份實習還是上網課的選擇。在先后做了五份實習之后,我也對實習工作實在打不起精神,反倒決定面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一遍遍自我介紹和經歷闡述中回憶自己做過的工作,偶爾就真有了新的想法和感悟。目前也沒有做出最終的決策,只能說是,還在等待一個能說服我不上網課晚畢業半年的實習機會吧。

在過于焦慮的這半年里,我偶爾會想起我之前為了申請所付出的那些東西。有的時候會覺得生不逢時不值得,更多的時候,我會覺得,我的offer是一個證明而已,能拿到offer的我,才是我最大的收獲。有了這些經歷,都是我的底氣,未來遇到什么我也不會害怕。我也由衷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弟學妹可以在將來分享這樣的感覺。而如果有學弟學妹看完我的分享對Marketing產生了興趣,那就再好不過了。

寫在最后

想要告訴大家,無論是申請還是別的選擇,都只是一個瞬間,但是它卻會代表著之前你所有的思考、之后你要做的努力和最后能帶給你的一切。沒有任何決定是不明智的,沒有任何考量是沒有價值的。找到你自己,認準了方向,就盡管去飛吧。

??????要堅持鍛煉,好好吃飯,保持身心健康,那么好的未來在等你呢,祝凱旋。

??????送上我的玄學大法,愿大家都找到屬于自己的美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商南县| 通许县| 鄂托克前旗| 乾安县| 射洪县| 屏边| 南川市| 宣武区| 土默特右旗| 大埔区| 苗栗市| 大安市| 青冈县| 樟树市| 长春市| 黄石市| 临城县| 马公市| 通州市| 无极县| 阜宁县| 莱阳市| 绿春县| 天镇县| 冀州市| 宜黄县| 富宁县| 金川县| 乌兰察布市| 叙永县| 汉寿县| 自贡市| 昭平县| 玛沁县| 张掖市| 营山县| 商都县| 明星| 右玉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