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最新動態!布朗大學宣布:從2025 Fall開始,對國際生實行無視支付能力的錄取政策!
瀏覽量:2次
1月25日,布朗大學宣布,從下個招生周期(2025 Fall)開始,對國際生實行無視支付能力的錄取(Need-Blind)政策!
采用該政策的大學,在決定是否錄取申請人時,不再把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和學費支付能力作為一個考慮因素。
布朗大學此舉,無疑是為擴招國際生做準備。也是目前繼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阿默斯特、達特茅斯和鮑登學院后,美國第八所實施無視申請人(無論其國籍身份)支付能力且百分百滿足錄取學生所有合理經濟需求招生政策的高等院校。
為什么會突然實行這種政策?這讓人很難不聯想到兩天前的一則新聞。
一、
1月23日,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和埃默里大學五大名校向法院表示,愿以1.045億美元和解反壟斷法官司,這些學校被控共謀限制某些學生獲得獎助學金。
訴訟針對的是17所大學,它們是或曾經是568校長集團(568 Presidents Group)的成員,以提供反壟斷掩護的法律條款命名。
案件認為,這些大學在審議候補名單申請人(wait-listed)時,實際上并沒有遵守不考慮需求(Need Blind)的招生規定,它們會把入學申請人支付學費的能力列入考量,例如富裕捐款人的子女在候補錄取名單中較容易被排在前面而錄取,違反了反壟斷法賦予的豁免權。
雖然拿出錢進行了和解。但校方強調,和解不表示認錯,只是想提早結束拖了兩年的官司,以免繼續分神打官司并支付訴訟費用。
結合這則消息,大家應該能理解布朗大學的這一舉動。
二、
回到正題,布朗成為當前第八所無視申請者身份及支付能力,且百分百滿足錄取學生所有合理經濟需求招生政策的大學。顯然,并不是任何一所學校都有這個實力。
事實上,美國大多數高等院校沒有能力向所有錄取學生提供經濟資助,很多學校在錄取過程中或許不考慮學生的支付能力,但并不能提供足夠的助學金滿足他們就讀期間的財務需求。
即便是采取了Need-blind政策的學校,也僅針對當地學生生效,國際生和轉學生基本都被排除在外。
當然,此次布朗的Need-blind政策也并非滿足學生的全部需求,而是滿足所有錄取學生在校就讀期間的全部“合理”需求。關于如何界定“合理”二字,大家可前往官網查詢,這里不再贅述。
布朗大學能公布這一政策,毫無疑問,是因為其已經擁有了龐大的資金池!
據報道,為了讓國際生從下個招生周期起即可受益于這項政策,布朗在現有的國際助學金項目基礎上,啟動了更大規模的籌款計劃!由于眾多捐贈者慷慨解囊,布朗很快就完成了1.2億美元的籌款目標,從而使國際生享受無視支付能力(Need-blind)錄取政策成為現實!
這其中,艾西雅和奧馬爾·舒曼姐弟是該校有史以來最大的國際助學項目捐贈者,他們于2022年捐贈2,500萬美元。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