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wǎng)震怒!只因生活費,這位留學生把父親diss上熱搜… ?
瀏覽量:136次
今天的熱搜由于昨晚突發(fā)的事件,顯得熱鬧非凡。
在被滾滾吃瓜群眾淹沒的熱搜中,還有這樣一個的話題…
相信有不少敏銳的同學早先已經(jīng)了解過事情的原委——這是一個發(fā)酵持續(xù)了一周的新聞,幾經(jīng)反轉,令人唏噓…
留學生因生活費辱罵親父惹眾怒
上周,有這樣一條新聞引發(fā)眾怒。
據(jù)報道,一位在歐洲留學的留學生,因為生活費的問題與其父產(chǎn)生爭執(zhí)(為了不抬高大家的血壓,哥就不放聊天記錄詳圖了)。
簡單地說,身處國外的該同學在用了父親的信用卡進行消費后,被父親質(zhì)疑其每月開支過度(因為剛匯了1萬元現(xiàn)金過去),讓她倍感憋屈。
為了發(fā)泄怒火,該同學在一微信群中大肆發(fā)布辱罵父親的內(nèi)容。在群里,因為她不堪入目的言論還導致了新一輪的爭吵。
在事情發(fā)酵后,有網(wǎng)友還發(fā)現(xiàn)了該同學此前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過的控訴內(nèi)容,她聲稱自己的父親毀掉了自己的青春。
隨后,其父疑似在網(wǎng)上發(fā)文,反倒印證了部分事情的存在。
但是回歸辱罵事件本身,大部分網(wǎng)友都表示震驚與憤怒。
甚至還有眼尖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該同學似乎還是之前跳車窗逃避隔離的當事人。
再加上其在社交平臺大放厥詞以及涉嫌曝光父親信息的行為,大家紛紛表示反感。
有網(wǎng)友覺得,該同學的“驕橫跋扈”,父母其實也負有一定的責任。
針對在網(wǎng)上掀起的軒然大波,該同學做出了回應。這讓事情得以出現(xiàn)了一些進展。
她對采訪的記者解釋,爭吵的起因全然是一場誤會:由于生活費還沒有到賬,面臨斷炊困境,所以暫用父親的信用卡消費,被父親卻誤認為自己在花額外的錢。
此外,她也表示自己十分后悔此前對父親的詈罵侮辱,并稱現(xiàn)在已經(jīng)和父親和好。
出國路上,父母支持你嗎?
常言道,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
在媒體的鏡頭面前,不時都會出現(xiàn)與留學生、與海歸生有關的家庭新聞。
還記得,在前年曾經(jīng)鬧得沸沸揚揚的這起新聞:
一位父親稱兒子自從英國留學回來,十多年一直賴在家里,不找工作,兩人經(jīng)常為此吵架。
一氣之下,父親將給兒子買的路虎車賣掉,兒子得知后怒砸父親的車,這也使父親怒火中燒,將兒子家砸得一片狼藉。
為了“報復”,兒子來到父親家中大鬧,還聲稱要“砍死父親”。
事件之發(fā)展,何其荒唐,何其可笑。
有網(wǎng)友是這么點評前面留學生辱罵父親這起事件的:父母在等孩子感恩/理解,孩子在等父母道歉。
除此之外,有不少網(wǎng)友都提到,如果家境不好的話(據(jù)悉該同學所要的生活費占其父每月工資的一大半以上),真的沒必要送出國留學。
誠然,現(xiàn)在出國的留學生大部分暫時無法做到完全的經(jīng)濟獨立,家庭的經(jīng)濟實力和父母的支持與否成為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
留學生需要父母的經(jīng)濟支持,從這個層面講,留學也是父母做出的選擇:到底是選擇一個安穩(wěn)的環(huán)境?還是讓孩子出去闖蕩自由飛?
人們無法預知留學后的發(fā)展會如何,也無法進行一個百分百確定的評估,留學因此變成了帶有一定風險性的“投資”項目。
有支持,就有反對。
很多時候,父母并不是真正地反對,而只是擔心:擔心孩子考不出雅思、擔心孩子出國后不好好學習、擔心孩子出國影響了孩子的成家等等…
這些擔心,相信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可以理解的,同時還希望自己理解父母的同時,可以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
哥看過不少有同學,都留言分享過自己的煩惱:
@羅小同學:爸媽很久不聯(lián)系我,一聯(lián)系就問到底雅思過沒過,然后也會責備一下,然后最近準備回國考,我媽又叫我回國不要告訴別人,丟不起這人,我的內(nèi)心是崩潰的……我自己壓力都夠大了爸媽還說這說那的。
@Ajax:我已經(jīng)25了,一直想出去看看,但是父母不支持,我每天下班在家看書做題到凌晨,母親只會罵我,說什么我這個年紀應該嫁人生子,學什么英語,我很難過。希望3.19首戰(zhàn)能達到我期望的分數(shù),什么結婚生子都讓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面對爸媽的不理解和被施加的壓力,有時候會讓你感覺無能為力。
父母既是我們目前的經(jīng)濟來源,又是我們感情上相對依賴的人,失去他們的支持的確會感到難過。
當他們還沒有完全被理解自己的時候,不妨和爸媽心平氣和地談一談,聊聊自己的壓力,聊聊自己的夢想,聊聊自己的規(guī)劃,也聊聊自己的歸期。
如果沒頭沒腦地來一句“我要出國”,他們可能還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
父母的憂慮雖然來得讓人困擾,但存在即合理,不如去解答父母的困惑,消除他們的憂慮。
@飛鳥與魚:我跟家里說我想出國之后,我爸就說了一句話,他說,我給你留下30萬,你總有花完的一天,花完了如果想賺這三十萬,也許不容易。但是如果我拿去讓你深造,你有了更高的學歷更深的知識,也許你距離下一個三十萬不遠了。很感謝我爸媽對于我出國的支持和理解,同時,我時刻都清楚,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出去的
@糟心變色龍lyx:決定出國讀書是在大二暑假,那時候爸爸媽媽說要給我在上學的城市買房子。后來我想了好長時間才鼓起勇氣跟他們說,與其把這些錢用來買一個固定資產(chǎn),不如先用來讀書,去國外開闊一下眼界。本來以為家長會不同意,但是沒有想到他們對我的決定很是欣慰,他們感覺我長大了有一定的想法,他們很支持我。留學,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一個人漂泊,為了是日后的成功。致每一位有夢想和正在努力的人,加油
而當你有一個清晰而合理的目標和規(guī)劃時,哥相信父母們也都會給予最大的支持、理解與鼓勵。
“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嘮了這么多,小智在這里再放一條暖心的新聞。
前年7月,寧同學出國留學,留下了一本尚未寫完的日記日歷在家中。
所以,日歷上的最后一個日記停留在去年出國的日子:7月10日,并寫了偌大一個“Leave”。
來年年初的時候,寧同學回國。
剛開始幾天,她還沉浸在歸來的興奮與激動之中。后來偶然的一天,想起來自己曾擱置在旁的日歷。
令她驚訝的是,這本日歷上的文字并未停留在7月10日。在她離開之后,仍然有人在為她續(xù)筆。
而續(xù)筆人是她的父親。
去年離國前,寧同學也曾考慮過要不要把這本日歷一起拿過去。但想了想,覺得還是留下來給父母有空的時候翻翻,也算是寄托思念、睹物思人了。
寧同學發(fā)現(xiàn),父親續(xù)寫的日記內(nèi)容大都來自留學后兩人的聊天日常。
她仔細翻閱,發(fā)現(xiàn)有很多生活細節(jié),甚至連她本人都早已忘記的事情,比如出游、兼職這些小事,父親都滿滿地記錄了下來。
一邊看一邊讀,過去的回憶仿佛潮水般涌來,寧同學不禁潸然淚下。
所以,她決定今年也要繼續(xù)把日記寫下去。
“不僅要自己寫,還要和父親一起寫。”
像這樣暖心窩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
@Nauyub:和爸媽從一周視頻一次變成一天視頻一次
@小羅小羅天橋貼膜:我是我媽嫌我煩因為我天天給她打電話嘮嗑
@Z_YanYannnS:昂,我媽一天59秒語音轟炸生怕聯(lián)系不上我,怕我死在屋里
@清猗prime:我不在家半個月我爸跟我媽來了一句:別說 閨女不在家是有點想(傲嬌
從小到大,我們仿佛都是聽著家長們的嘮叨長大的。
小學的時候,他們會天天念著你的家庭作業(yè)還有注意安全。
中學的時候,他們會提醒你不要早戀,現(xiàn)階段要以學習為重。
大學的時候,他們會說要為以后做打算,不要天天就知道玩。
畢業(yè)后,他們就會開始說有空多回來,話題更多的圍繞考研、留學、工作、結婚等等。
在《奇葩說》中,曾有這么一句話讓哥非常動容:“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在父母眼里,我們永遠都是需要他們呵護的孩子。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持,相信也是大家鼓起勇氣再努力一把的動力。
他們有時也會說讓你難過的話,但請不要放在心上。
雅思和出國留學,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無論是否有父母陪伴和支持,都要善始善終,想清楚并明白自己的目標。
很多時候,父母是愛在心口難開。
他們其實內(nèi)心身處有不少話都想說出來。但畢竟不是什么善于辭令的演說家,表達出來的話語可能很平淡、直白。
但父母與子女間的感情,本就是簡簡單單、無需裝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