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們:美本留學到底如何規劃?!
瀏覽量:77次
新高一學生規劃建議
開學已經快2個月的時間了,最近陸續接待的新高一的家長,大家普遍反映在現階段有點迷茫,覺得要做的事情太多,學長學姐和其他家長給出的建議信息量太大,不知道要準備些什么,如何準備。這里,智友就從申請的角度來給大家談談,最需要準備的是什么,哪些是需要現在就準備起來的。
01 START最需要準備的是心態
很多家長一方面在擔心疫情對出國的影響,看到美國疫情不斷反彈加劇,擔心孩子的安全而開始猶豫要不要送孩子去美國;另一方面,還在抱著去不了前30不如不出國的想法。這種矛盾糾結的心情我們是能理解的,但是留學的獨特價值并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越是在這種情形下,選擇“機遇與挑戰并存”,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做好一切的準備才是當下唯一的選擇。
申請的嚴峻性已經不需要我再贅述,大家可以翻一翻去年美國大學的錄取數據。以南外普高為例,大藤錄取人數越來越少,過去對國際生非常友好的加州系統這兩年的錄取也變得越來越謹慎,加州洛杉磯只錄取了3個,加州伯克利錄取了4個。當然也有一些學校今年還是延續了去年的友好態度,像是NYU、北卡、卡內基梅隆在南外錄得人還是比較多的,南外每年都會出一本學長學姐的整理的留學生文集,最后會附上這一屆學生最終去向,可以看到去的最多的學校是卡內基梅隆大學,18人;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13人;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11人;紐約大學,9人;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9人;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8人。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南外普高今年最終去北卡大學的有13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的有11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UIUC的分別是9個和8個,這些學生最后選擇去這些學校基本說明了這些學生手上都沒有排名更高的更好的選擇了,而根據我們所了解的數據,這些學生的托福都至少在100分以上,有SAT分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卡梅,華盛頓圣路易斯基本上錄取的人都去了,說明大多數都是申請的ED1/ED2輪次,而沒去的說明他去了更好的學校,也就是說,如果這幾所學校是你的沖刺學校,你可能必須要以綁定的方式去申請它,否則你的競爭對手就是那些拿這些學校保底的大佬,而你是沒有贏的機會的。
今后的申請一定還會更加殘酷,一方面由于國際疫情的原因,中國學生參加SAT考試的可能性目前并不明朗,對于新高一的學生來講,后面應該還是有許多機會的,比起今年申請的學長學姐們來說,你們已經幸運太多,應該好好規劃起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匹配度越來越重要,即便到后面刷出了一個高分,也不保證能錄得好,因為大學看的是你的整體材料。你的SAT分,托福分,和你的GPA匹配么?你真正的學術能力和潛力是怎樣的?到了美國之后,你們面對的,就不只是一門考試了。三天一due 的paper ,五天一次的presentation ,每天還要讀和板磚一樣厚的materials,你能不能搞得定?這不是一次標化分數就能體現出來的,還得看你長期的投入和表現。
所以目光還是應該放長遠一些,想一想出國留學究竟為了什么,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以應對當今世界的各種挑戰。單純從學習知識這方面來說,是否出國留學區別并不大,中國國內的頂尖大學有錢又有資源,但為什么國內本土培養的人才出不了幾個諾貝爾獎?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康毅濱教授曾對中國留學生和普林斯頓的學生做過一個比較,他認為:“普林斯頓的理念是學習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熱愛什么的過程。”
“但很多國內教育系統出來的學生,往往是被動的心態:希望一進學校,就有人指定給他一個課題或任務,這個課題又一定得出成果。就像解一道數學題,一定會有答案,做完了就能拿高分。然后靠這個科研成果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們基礎扎實、學習勤奮、上進心強、應試能力強、成績優秀、但缺乏探索精神;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都比較弱,同時功利心又比較強。”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還是從“小鎮做題家”的角度來考慮出國留學申請,功利地看待申請結果,才導致“內卷”的如此厲害。所以,對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最需要的準備的其實是擺正心態。決定出國讀書了,就要為大學做好準備,不要太急功近利,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和自我管理能力。
那么,從現在開始,哪些是必須準備起來的呢?美國申請最主要的幾大標準就是GPA、標化考試成績、學術競賽獲獎、課外活動,以及推薦信、文書和面試。新高一的學生如何準備這幾個方面呢?
02 STEPS美國申請的必要準備
01 校內成績
托福分數水漲船高、SAT/ACT大部分學校開始采用Test Optional的情況下,GPA就更為重要,因為它展示了你長期的學習能力和態度。還是以南外為例,一般能夠進入美國前30學校的,初三到高三4年的平均成績最少要在90分以上,或者說年級排名150以內;IB班的話,最好能有39以上;其他國際班當然是排名越靠前越好。
02 標化考試
現階段家長最關心的就是標化考試如何培訓。建議首先是托福,托福最起碼能考個95分以上再進入SAT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另外很多學生考慮在高二的暑假去美國上一個夏校或者參加一些科研類的項目,含金量比較高的美國夏校申請,托福至少是要100分,夏校的申請時間是在高二上學期,也就是說想要申請夏校的同學們要在高二上把托福考到100以上,如果沒有這個分數,科研和夏校建議就不要考慮了。
03 課外活動
對于新高一學生的課外活動規劃,首先是繼續自己初中階段的興趣愛好,千萬不要因為課業緊張就放棄,美國大學考察的是學生9-12年級的課外活動,有很多學生小時候彈鋼琴學跳舞,拿了很多獎,結果高中階段完全放棄掉了,這就很可惜,因為你初三以前獲的獎美國大學是不考慮的。
其次是可以先廣泛參加一些校內的社團和俱樂部,通過高一這一年的時間找到自己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等等方面真正的興趣點,然后在高二階段深入1-2項。深入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學生在最后申請的時候,什么活動都有但是什么都沒有做出成就來,這對于申請也是沒有幫助的。美國大學注重的是活動的質量和深度,而不是活動的數量。我們往往看到學生在活動列表里列了一系列的活動,但是活動的內容很普通,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學生自己沒有太多的體會和收獲,那么這種活動在申請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對于新高一的同學,我們的建議是,多嘗試,多探索,先有廣度,再有深度。
04 學術競賽
針對基礎比較好,校內的成績通常能夠維持在年級前5%-10%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目標是進前30,甚至是沖刺前20和藤校,那么光靠參加一些所有同學都參加的活動和競賽已經不足以讓他們脫穎而出,比如我們都知道AMC數學競賽,就算是拿到AMC前5%,進入到了AIME的階段,但是只拿到個5分,獲得一張完賽證明,那其實仍然不能證明這個學生具有突出和優異的數學能力,畢竟每年能拿到AMC前5%的學生還是不少的。因為AIME題目難度大,范圍廣,考試時間也很緊,有些題目超越了高中教學范疇。競賽時間3個小時,做15道題。答對得1分,做錯或空白不得分,總分15分。
2020年AIME的平均分是5.69分,2021年AIME平均分只有4.11分,之前我們有學生拿到了10分,還有拿到15分滿分的,這樣才算是有含金量的,通常想在AIME得高分,需要長期數學競賽的素養或者專門培訓。諸如此類的還有像是加拿大數學競賽,地區性的英語能力競賽等等,這些競賽獎項由于獲獎人數眾多,在眾多申請者中優勢有限。
這就需要學生們盡早有所針對性的,有重點有深度的把1-2項競賽和學術活動做到頂尖。因為很多國際學術競賽一年只舉辦一次,像是HIMCM全美高中生數學建模大賽,它的比賽舉辦時間是在每年11月份,學生高三上學期正是申請最繁忙最緊要的階段,并且由于比賽結果要到來年的1月底2月初才能出結果,那么也就有意味著就算你獲獎,這個獎也無法對你的提前申請有幫助。因此參加這個比賽最好的時機是在高二上學期,那么高一的暑假就要開始準備,首先需要組隊,其次參加高強度的學術培訓課程。
由此可見,早規劃和早確定課外活動與學術競賽的方向是多么重要,因為任何一種含金量高的學術競賽,都不可能僅僅通過短時間的培訓就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我們所知道的含金量最高的各科目的奧林匹克國際競賽,丘成桐中學數學競賽,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等,之所以含金量高正是因為這些比賽需要長時間投入精力,需要學生對這些領域發自內心的熱愛,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學術能力。在這些科學大賽中,青少年們可以一起學習、交流,開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科技素質,更重要的,這是對孩子創新能力的一大強力佐證,幫助他們成為各大名校爭相搶奪的對象。
說一說推薦信、文書和面試,對于新高一的學生來說,暫時還不需要考慮這些,但是要開始準備起來,怎么做準備呢?
一是課堂好好表現,跟學科老師多交流,讓他們對你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樣將來要請他們幫你寫推薦信的時候,老師就有素材可寫;
其次文書在于積累,平時自己校內活動,課外活動,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帶著記錄下來,不然到了寫文書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什么也想不起來;
面試其實就是與人交流的能力,一方面你要有東西可講,二是平時就要多跟不同人溝通交流,所以其實說到底,還是多參加一些活動,多給自己一些團隊協作的機會,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早準備早規劃
最后最重要的是,家長和學生一定要多方面去了解美國大學,除了排名之外的各方面其他因素,找到跟自己的需求相match的學校,真正能讓自己大學4年的努力和付出獲得回報的學校,還要真實了解自己高中真實錄取數據和情況。申請每年都在變化,現在獲得各方面真實信息的渠道也比以前多了,大家應該變得更加理性,像過去那種賭博一樣把前20的大學全部申請一遍,幻想自己可能中個彩票被某所學校錄取這種觀念,絕對不要再出現了。
在申請的道路上沒有不勞而獲。你付出多少,才會收獲多少。如果已經決定了要讀美國大學,那么早早地行動起來。設定好目標,利用好每一天做好充足的準備,如果想事半功倍的進行最為合理的安排,或者尋求一些留學規劃上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