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提醒:留學美國,需要哪些留學申請材料?
瀏覽量:19次
如今美國是國內同學申請留學最熱門的去向,這也導致赴美留學的競爭十分的激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同學對于如何準備申請材料并不是很熟悉,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留學申請經歷,順便和大家介紹一下申請美國留學需要準備的材料,希望看完本文能讓你對于留學申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副修國際政治),GPA3.80;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UC Berkeley,劍橋大學暑期學校。
TOEFL: 第一次,111(閱讀30,聽力25,口語27,寫作29),2016年4月9日;
GRE: 165+167+4.0
最后錄取的情況如下:
【A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MIA
Columbia University, MPA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PP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Rej】
Harvard University, MPP
University of Chicago, MP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PP
【最終前往】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MIA
申請動機
如今回顧我從進入大學一直到決定申請留學的心路歷程,可以說是非常曲折了,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我的惰性是很強的,所以害怕改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我高考失利,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學著自己并不是很喜歡的專業,這樣的生活我很難接受,加上身邊人們對于英語系的固有看法,我一度覺得自己的未來黯淡無光,我也放棄了抵抗。
心態的爆炸直接導致我大學第一學期成績的全面崩潰,我的學分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尤其我當時錯選了微積分C,最終差一點就掛科了,也讓我整個人十分崩潰。不過糟糕的成績讓我變得清醒了不少,我意識到自己未來無論要做什么,我都不能讓學分成為我的絆腳石,于是我在第二學期下定決心把自己的學分提上來。事實證明我的這個決定十分的正確,在之后的三年里我都拿到了學習類的獎學金,學習成績也從我的短板成為了我申請中的加分項。
我也希望通過我的這段經歷告訴大家,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干什么,那么就在當下專注地去做好一件事情,像學習、實習或是科研都是可以的,這樣我們在確定自己將來要干什么的時候,不會發現自己之前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碌碌無為的。
我是在大三的時候才真正決定要出國留學,這個時間說起來不算早但也不算太晚,而我之所以會做出這個決定也和我在學校的工作有關。當時我在學校的國際交流處實習,主要負責學校對外交流的一些事情,也接觸到了很多學校和海外高校的交流項目,久而久之我對這些項目有了很強的興趣,所以在大三寒假報名參加了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短期課程。
而在國外真正學習了之后,我體驗到了其與國內教育模式的不同,在那里更加強調自主學習,同時對批判性思維的重視也和國內有很大差別,我意識到自己還是更適合國外的課堂一些。在了解到國外學習氛圍的優勢之后,我也曾經考慮過讀研、保研以及工作這些畢業后的出路,但是考研難度太大,而保研基本還要學習英語相關的專業,工作的話本科學歷會導致我發展受限,這些都不是太理想。加上我當時的經濟條件還允許我申請留學,所以出國無疑是我最好的選擇。
在確定要出國留學之后,接下來我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我要學習什么專業。這是因為我在出國留學之后不可能去讀我的本科專業,一來是因為我不喜歡英語專業,二來是因為英語專業的就業前景不是很好,所以跨專業申請成為了我唯一的選擇,于是我也開始留意那些對跨專業申請者比較友好的專業和項目。
我一開始覺得教育專業不錯,因為這類專業門檻很低,而且我同專業的學長學姐也順利申請到了哈佛這樣的名校,與此同時我之前的實習和志愿者經歷都是和教育相關的。不過后來我深入考察之后發現教育專業的申請門檻之所以很低,其中一大原因是就算是名校的教育專業,其“水分”也是比較多的,未來就業相對也會受限一些,所以申請的人數并不是很多。
所以說申請教育類的專業雖然可以大大提升我申請的成功率,但是這樣的專業并不是我想要讀的,我也不希望自己為了避免失學而選擇將就。我覺得一開始為了理想去奮力拼搏一次,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后悔,但是如果選擇將就,那么不僅將來可能后悔莫及,甚至會沒有選擇的余地。
我在大學時期輔修的是國際政治專業,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于國際事務也很感興趣,我也將進入國際組織工作當成了我的職業目標,最終我決定MPA、MPP、MIA的混申策略,而結合我自己過去的經歷,我將申請的重點放在了教育政策和國際組織之上。根據我的職業規劃,我申請的這三個專業是十分對口的,不過我這種不想進入金融圈的文科生,也算的上申請中的清流了,畢竟現在文科轉公管類專業的同學都會選擇金融經濟類的小方向,畢業之后去投行、咨詢公司,很少會有人去國際組織,更不用說沒啥錢好賺的NGO了。
不過這并不意味我的選擇就比其他同學選擇要好,這些還是要結合自己的目標和喜好來進行,不過大家在做出選擇之前最好要全方位地對自己申請的專業進行了解,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專業,同時專業對口的就業方向也是需要了解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研究生是有一定退學率的,如果大家選擇了自己不是很擅長乃至有些討厭的項目,那么后續的學習不僅很難熬,我們也有一定可能性會被退學。申請留學可以說是我們人生中最重大的決定之一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慎重考慮,只有選對了方向我們才能一步步走上人生的巔峰。
事實上在決定出國之前,我和身邊大多數人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隨遇而安,并不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么,當時我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專心學習了。雖然申請留學的時候GPA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有一份漂亮的成績單總還是好的,這也會成為我的加分項。說完了我決定申請留學的動機,接下來我就詳細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留學申請準備過程。
申請準備工作
-
科研實習
就像前文所說的那樣,在我決定要申請留學之前,因為我對于未來的發展沒有明確的規劃,所以我幾乎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了平時的學習上,我的成績也因此提升了不少。但是這也意味著我當時完全沒準備科研和實習方面的經歷,而這些對于申請留學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科研方面我只在大二的時候做了小創并獲得了三等獎,后來還和室友一起做了一個科研基金的項目,不過這些和我想要申請的項目關系都不是太大。至于實習的方面我更是沒有任何的經驗,所以當時這兩方面成為了我留學申請的最大短板。不過到了大三之后,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機,我在科研和實習方面的經歷有了一定的進步。當時我在學校國際交流處的內容雖然比較輕松,卻很好地填補了我在科研和實習兩方面存在的空白。
我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到大四的上學期一直都在國際交流處實習,一共一年半的時間里,我除了處理一些日常的事務之外,還曾經被擔任副科長的老師邀請去做一個有關留學生就業政策的科研項目,而且這個項目的成果最后發表在了核心期刊之上,這也成為了我科研經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科研實習經歷準備方面,我建議同學們在確保自己的學習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我們不必追求經歷的段數,小而精的項目對我們的幫助更大,比如在一個NGO長期做核心工作要比去大公司里面短期打雜要好很多。
還有如果我們認識學校中的老師在做科研的話,我們可以主動詢問老師可不可以加入。很多同學都覺得在本科期間做科研是很困難的,但事實上老師還是很歡迎那些有科研熱情的同學們參與到項目之中的,這樣的機會也需要我們去積極地爭取,采用廣撒網的方式我們總還是可以得到科研機會的。不過我們在參加科研之前,一定要做好項目大部分工作都由自己來完成的心理準備,而這樣的經歷雖然比較辛苦,但是對于我們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這些經歷對于保研和出國留學雙線都是有好處的,因此大家有機會的話最好去嘗試一下。
-
標化考試準備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自己本科的專業,但是不得不說英語專業讓我在參加標化考試的時候占了很大的便宜,不過我的成績也只能算過的去,和那些真正的大佬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
我在決定申請留學之前就已經參加了語言考試,當時我參加考試的想法純粹是覺得這樣就有備無患了,所以當時我沒有追求可以考多高的分數。
我是在大二寒假第一次參加雅思考試的,結果聽力、閱讀、寫作的分數都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提前沒有準備,所以口語考試成績比較慘淡。而且當時我在考試的時候遇到了一道新題,這道題我之前從來都沒有見過,加上我比較緊張,最后只拿到了6分,這樣的成績對于英語系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太低了。
不過我大二考雅思時間有些早,到了申請的時候我的成績是會過過期的,加上我主申美國,考托福比考雅思要求低很多,因此后來我開始進行托福的準備。大三寒假在新西蘭上短期課程的時候,我在奧克蘭參加了第一次托??荚嚕谴慰荚囄乙琅f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去考的,我前后一共只準備了大概兩天的時間。好在最后的成績還讓我比較滿意,雖然聽力發揮失常扣了5分,但是口語和寫作的部分我分別拿到了27和29分,這樣的成績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在這里我很推薦同學們去外國考語言成績,因為根據我和身邊人的經驗,在英語系國家像英國、美國、新西蘭等國家考試的話,主觀部分成績一般是會遠遠高于國內的。而且現在雅思、托福如今在國內大城市壓分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這就顯得更有必要了。在留學申請的過程中,有些高??谡Z25分的要求對很多英語系的同學來說都是一個很難通過的坎,就算托福總分達到了110分這個也很難達標,而我在國內雅思的口語6分和國外考試27分的口語也有著明顯的差距。
說完了托福的備考,下面就是GRE的備考過程了,GRE考試的難度和雅思托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也絕對不是不做準備靠著底子就可以通過的。不過我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GRE考試中主觀部分只有寫作一個部分而已,沒有什么必要去國外考,所以我選擇在北京參加考試。當時我只是背了幾天單詞就上了考場,結果最終成績沒有達到325分,雖然寫作達到了4.0但是這樣的成績明顯是不盡如人意的。
不過好在我第一次考GRE是在大三的下半學期,所以我還有比較長的時間去進行準備。但是因為我惰性太重,復習進度一直拖著,最后5個月的時間硬是被我拖到只剩不到一個月,而且暑假我在海外交換沒有怎么復習,等到我開始進行備考的時候才發現時間只剩一點點了,我也只好開啟瘋狂復習的模式。在這里我也建議同學們在進行留學申請準備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而且不要拖延,否則大家就會像我一樣陷入十分不利的局面。
接下來說回我的備考,在那段時間我每天要背200個單詞,而且我當采取的是滾動式的復習方法,這也是為了加深自己的記憶,保證自己在考試的時候不會忘記。但是這也導致我每天背單詞就占據了大量的時間,于是我一開始沒怎么刷題,因為我覺得詞匯量上去成績自然也就上去了。可是當我臨近考試開始刷題之后,我才發現如果不做題背了再多單詞效率都的得不到提升。
在這里我要提醒同學們在進行GRE備考的時候一定要兼顧刷題和背單詞,這樣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成績。而且我們刷題的時候一定要刷真題,其他的參考題我們不要做太多,意義不是很大,只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在這里我還有一個小建議,那就是我們要重點背要你命系列書上最后幾個list的單詞,因為那些單詞都是近幾年考試的新詞,考試碰到的概率更大,像我當時在去考場的出租車上狂背上面的單詞,結果發現出奇的有效,大家考試前也可以選擇突擊,倒著背效果也會更好。
不過我覺得想要考出高分運氣也是很重要的,像我在做verbal的時候有好幾道題都是不確定的,結果最終我還是拿到了165分的高分,而quan的部分我發揮還是比較穩定的,最終拿到了167分,這個分數讓我十分的滿意。在我看來GRE考試雖然難度更大,但是只要同學們在備考的時候放平自己的心態,盡早進行準備并預留出幾次考試時間,相信大家都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績。
交換經歷
在我的留學申請準備過程中,海外交換經歷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其對于我申請競爭力的提升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所以在這里我也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我的交換經歷。我在去奧克蘭大學進行了短暫的交換之后,我意識到海外的教育模式更加適合我,后來為了豐富自己的海外交流經驗,我之后又報名參加了加州伯克利大學與劍橋大學的暑期學校,選擇了公共政策與國際事務相關的課程,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我的海外經驗,同時也能提升我的專業背景。
在一些同學看來,參加這么多的暑校是沒有什么意義的,還不如參加學校的交換項目。這樣說的確是沒錯的,但是我因為知道大三才決定要申請出國留學,這個時候我可以做的已經很少了,如果我想要豐富自己的海外經歷,也只剩下暑校這一個選擇了,不過為此我也是付出了很多時間和金錢上的代價。所以在這里我建議同學們無論你有沒有決定未來要不要出國,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要盡量多參加這類交換活動,因為無論我們未來無論選擇什么發展道路,這些經歷對于我們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我們后續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如今回顧我的三段交換經歷,我認為它們對于我的留學申請是有很大幫助的。一方面這些國外交換經歷可以作為我在海外學習能力的證明,不過這也需要我們在交換期間取得比較好的成績,而且我們最好選擇一些和我們申請項目相關的課程。像我當時在伯克利學習的是國際經濟,在劍橋學習的是福利經濟學與公共政策,而在奧克蘭大學我選擇的課程是中國在全球化中的角色,這些課程對于我后續的申請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不過在交換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同學參加暑校的目的都是很淺顯的,有的是為了換學分,有的直接就是為了到國外玩,所以大部分同學暑校的成績都很慘淡,這樣參加暑校意義就會大打折扣。在這里我也要提醒同學們如果參加暑校,那么一定要好好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拿到更高的GPA,同時也更有機會拿到海外老師寫的推薦信。
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暑校期間拿到老師推薦信機會的方式,首先我們在課堂上一定要好好表現,我們不求老師對我們有多了解,但是一定要讓他們對我們有記憶點。除此之外我們也要主動和老師搞好關系,這不僅僅限于在上課的時候多參加office hour,我們在課程之后也要多和老師進行溝通。像我在得知奧克蘭期間的老師要在下學期的六月份到北京后,我便在五月份給老師發送了郵件,表示希望可以在北京聚一下。后來老師來到北京之后,我和幾個同學請他吃了一頓飯,結果我順利拿到了推薦信。
所以說和老師保持聯系,并在私人關系上成為朋友也是幫助我們拿到推薦信的好辦法。不過一切的基礎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拿到好成績,像我在暑校的時候所有課程的績點都是在3.7之上的,這樣我們在請老師幫我們寫推薦信的時候才更有底氣一些,推薦信的質量才更有保障一些。不過在要推薦信這件事上,我們要和申請一樣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去計較得失。
事實上我和暑校教授要推薦信的時候,也只有兩位教授成功了,還有三位教授拒絕了我。不過他們拒絕我的方式卻不同,一位教授從來不回我郵件,還有一位要了我的簡述,最終卻不了了之,至于最后一位則是表示雖然對我印象很好,但是他覺得暑期課程時間太短,他沒有資格幫我寫推薦信。
前兩位教授給我的回復也讓我郁悶很多,但是當時我轉念一想每個老師的風格都是不同的,也許有些老師就是比較高冷,不喜歡幫助同學們寫推薦信,這樣我的心態也就好了很多。在找老師幫忙寫推薦信的時候碰壁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放在心上,無論在申請的哪個環節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都是很重要的。
申請階段工作
-
文書準備
在完成了前期的準備工作之后就來到了申請季,在這個時候我也開始了文書的準備工作,在我們看來文書是所有申請材料中的重點。這是因為高校的老師一般都是通過文書來了解申請同學的軟性實力,所以文書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我們在留學申請中的競爭力。而且軟性實力并不像硬性實力那樣可以直觀地呈現在高校老師面前,這也對文書的表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我看來寫出好文書的訣竅就在于一個字,那就是“改”,我一直認為好的文書一定是改出來的,因為我們不可能一遍就將文書寫到很完美,同學們之前都沒有申請留學的經驗,所以完全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不過自己改文書的話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我們自己很難發現文書上的錯誤,同時我們對于自己要申請的項目不是很了解,所以不能做到結合項目的實際需要來調整文書的內容,這些都會影響我們最終文書的質量。
所以我們在寫完文書初稿之后,最好請專業人士幫我們進行文書的修改,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文書避免出現語法錯誤以及結構混亂、重點不明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讓我們的文書更好地呈現我們身上的優點,從而提升我們在申請中的競爭力。
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留學機構都可以提供文書修改或是代寫分服務,但是有很多留學機構的工作人員自身的能力并不能滿足文書創作的要求。因為文書的修改重要的并不是對詞匯和表達上的優化,而是需要結合申請項目的要求來對內容進行調整,這些都對文書創作人員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建議同學們在找專業人士幫忙修改文書的時候,一定要考察對方的能力,首先對方最好有海外名校的就讀經歷,這樣可以保證對方的水平至少可以達到我們的要求。另外對方的專業要和我們相同或是相似,這意味著對方了解我們要申請的專業和項目,這樣他們才能更加準確地判斷我們的申請材料中那些是重點并可以加以利用。最后一點就是留學背景,我一直認為有留學經歷的人才能更好地為想要申請留學的同學提供幫助,所以大家在請別人幫忙寫申請文書之前,一定要做好考察工作。
在進行文書創作的時候,導師首先會結合項目的需要對申請同學之前的經歷進行整理和篩選,找出那些和申請項目相關的經歷作為文書的重點并合理設計文書的結構,讓這些重點經歷更加的突出。在進行這些經歷的描寫時,導師會著重描寫其中的細節,從而展現出申請同學身上那些和申請項目相關的經歷,進一步突出申請同學的競爭力。在內容創作結束之后,導師則會對文書進行潤色,這樣的話可以避免文書中出現低級的錯誤,也能讓文書的表達顯得更加自然,讓文書的質量更上一層樓。
而除了文書的創作之外,因為導師經歷過留學申請的全過程,所以他們不僅清楚留學申請的全過程,同時還了解同學們在留學申請中的需要以及容易出現的錯誤。在同學們進行申請的過程中,導師會結合項目的要求以及申請同學的實際情況制定申請的計劃,而在進行申請準備工作的時候導師會提供建議和幫助,讓同學們做的準備工作可以更好地貼合申請項目的要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來說回文書的創作,在我看來寫文書最忌諱的就是寫成流水賬的形式,而這恰恰是國內同學最容易犯的錯誤。很多同學在寫文書的時候都想要將自己之前所有的經歷都寫在上面,他們覺得這樣的話可以全方位地展示自己有多么優秀。但是他們搞錯了一件事,那就是高校來考察申請同學的時候,更看重的是申請者和項目之間是否匹配,他們并不是多在意這個人有多么優秀。
所以我們與其將自己做過所有的事情都寫出來,倒不如挑出幾件和申請項目有關的經歷進行重點的描寫,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要忘了和你申請的項目進行聯系,這樣的話我們的文書才更有競爭力。一份優秀的文書要寫出我們為什么要申請這個項目,同時說明我們可以為學校和項目帶來怎樣的價值,這樣才更容易打動招生官。
另外每個高校對于文書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有的還會要求一些附加文書,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按照高校的要求進行創作就行了。我當時在寫哥倫比亞大學的附加essay的時候,被導師說寫的完全不符合要求,這是因為我在寫essay的時候完全沒有去揣摩招生官想要看的是什么,所以大家在寫所有文書的時候,一定要結合項目的需要進行構思和設計,這樣文書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
網申
在完成文書創作之后,接下來就是網申過程了,很多同學都覺得到了這一步就萬事大吉,但是對于那些沒有留學申請經驗的同學來說,網申也是很讓人頭疼的。因為各個高校對于申請材料的要求是有很大差距的,同時申請的截止日期也不一樣,如果不能做好規劃的話我們很容易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在這里我建議同學們在進行最終的網申開始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各個項目的申請要求和細節。而在了解了這些細節之后,我們可以建立一個Excel表格并將我們要申請的項目以及其各項要求記錄在其中,同時我們還要及時在表格中更新申請的進度,這樣我們就不容易出現遺漏了,同時可以順利完成網申的工作。如果同學們請留學機構幫忙進行網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全部交給導師負責,因為網申階段很關鍵,所以我們一定要自己上心,了解網申的進度,這也是對自己負責。
網申除了在網上填寫各種信息之外,有些項目還會有面試,像哥大的MPA項目就安排了機器面試。這種面試和我們熟悉的人工面試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面試時我們需要點開面試鏈接,之后會彈出一個問題,問題的內容隨機性很大。接下來面試的同學會有一分鐘的準備時間,之后再講一分鐘,這只有一次機會,錄完之后也是不能更改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我的準備方法是去論壇上找往年的題目進行練習。雖然我們不能找到一模一樣的題目,但是至少可以了解題目的類型,這樣也能多少做到心中有數,在面試的時候不會太過慌張。
還有一些項目采用的是傳統的人工面試,不過我當時從來都沒有碰到過,所以也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和同學們分享。不過在我看來面試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在面試的時候以一種聊天的感覺來和對方對話,同時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表達是否地道和準確,也不需要去揣摩對方想要怎樣的答案,只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申請結果及總結
在完成了網申的步驟之后,接下來就是等待offer了,說實話那段時間對我來說還是很難熬的,看著身邊的小伙伴保研的保研、工作的工作、很多申請留學的同學也都拿到了offer。不過因為我申請的很晚,所以遲遲沒有消息,這樣的情況下心態真的很容易失衡,所以大家還是要盡早申請,最好可以趕在第一輪的eraly action,這樣先拿到offer心里也會有底一些。
不過我當時是在11月申請的UCL,結果三天就下了offer,雖然這并不是我的dream school,但是我拿到這份offer之后心里穩了很多,也可以更好地進行其他項目的申請。
但是在這之后我經歷了差不多四個月的空白期,在和這段時間中我們沒收到任何的面試邀請和offer,我當時都已經做好了要去UCL讀書的心理準備了??墒堑搅硕碌椎臅r候,我突然收到了UCSD的國際事務項目發來的offer,這是我的dream school,我也十分的開心。所以后面就算我收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發來的offer我也不是很在意,而是一心準備去UCSD讀書。
看到這里相信很多同學都會覺得難以理解我為什么會放棄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名校,而要去綜排只有40幾名的UCSD。在這里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首先我覺得在申請研究生項目的時候,專排比綜排重要很多,如果畢業想要留在美國工作的話就更是如此了,因為美國HR對于專排更加看重,UCSD的MIA專排全美前五,而哥倫比亞大學的MPA排名只是在30名左右,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另外在最終選擇offer的時候也要看自己和高校是否匹配,對于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哥倫比亞大學的節奏太快,并不是很適合我,而且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也很大,加上我覺得在哥大這樣的地方我很難得到學校的資源和關注。而UCSD不同,首先它位于加州,那里的氣候更宜人,同時生活環境比紐約好很多,經濟壓力也更小。而且GPS這個學院是UCSD的王牌,作為公立高校來說資源也會多更多,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我也將UCSD作為了我的首選,所以大家在選擇高校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需要做出冷靜的判斷才行。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留學申請經歷了,如今回顧我當時的申請經過,我想說的一句話就是盡人事,知天命,我們在申請的時候不要強求結果,而是要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全力以赴地去進行準備,就算我們最終沒能收獲offer,這也是一段寶貴的經歷。不過在我看來,只要我們明確地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并堅持不懈地為之努力,相信每一位同學都能申請到自己心儀的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