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數量大跌,中國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出國了?
瀏覽量:3次
這是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門問題,下面來具體討論,有數據才有真相!
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在哪里?數據呢?在哪里看到的出國留學人數大跌?
根據最新公布的美國門戶開放報告(2023)數據顯示,2023年赴美留學人數達到105.7萬,同比增長11.7%,增幅是近40年最高。
ETS也公布了近年GRE的參考數據。2023年(2022年7月-2023年6月),中國籍考生57769人,增長13.8%,比上年增長約7000人。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 (HESA)數據顯示,2021—2022學年英國國際學生總人數接近68萬。中國內地仍為除歐盟外的最大生源國,達到了151690人。2017—2018至2021—2022的五年期間,中國內地學生人數增加了44475人,從10.7萬上漲到15.2萬,整體上漲了42%。如果加上香港、澳門、臺灣,這一數字為17萬左右。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了問題,留學人數不是下降了,而已增長了,大幅增長!
再說說,問題中說的“中國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出國了?”這是怎么斷定的不愿意出國了?!
為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從貿易到技術對中國進行了全面圍堵。他們深刻認識到,只要有人才,這種圍堵,包括技術脫鉤都只能是暫時的,于是美國從2018年起開始限制中國留學生簽證,對于學習“敏感專業”的高層次留學生(研究生尤其是博士,包括訪問學者)全面叫停,甚至直接把十余所中國高校列入“黑名單”。
下面是具體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18所中國非全日制本科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南昌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其中國防七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如果有出國留學的想法,建議選擇其他本科院校。
近年,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也紛紛出臺類似政策,加強對學習相關敏感專業進行限制。美國則對所謂敏感專業逐漸覆蓋到所有理工科專業,甚至放大到部分文理交叉的學科專業。
在科學技術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仍然遙遙領先,美國不讓我們優秀的人才去留學就罷了,如果能出去,為什么不出去?
對于普通人的成長來說,出國留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也是一次難得的擴展視野,見世面的機會。如果有條件,為什么不去?
更重要的是,出國留學也是破解西方圍堵中國、妖魔化中國的重要戰略。每一個留學生都是中國鮮活的發言人與代表,有著外交部發言人難以替代的真實性、可靠性與說服力。事實上,近年沖在愛國一線的,也大多是我們的留學生,他們每個人以自己的力量,在溝通交流中破解對中國的妖魔化。
從這個角度,我們必須堅定支持出國留學,對一些妖魔化留學的輿論堅決說不!留學只是成長路徑的選擇,無關愛國與否,更不等于不愛國。即便是暫時留在海外發展的人,也不等于不愛國。事實上,美國2018年推出的中國行動計劃,就是針對在美華裔科學家,以防止他們與中國進行科技合作。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我們都需要對一切妖魔化留學的論調堅決說不。
最后,想提醒一點,相比西方發達國家,一帶一路國家的留學更值得我們普通人關注,不僅僅是性價比,更重要的是發展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