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北京外國語大學
GPA :3.87 托福:115+ GRE:160+166+3.5
UCLA交換+Chicago暑校
哈佛、斯坦福、哥大、賓大、伯克利、BC、密歇根、UCLA、馬里蘭
最終取向:哈佛
哈佛大學作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學府,是無數學子的dream school,不過哈佛大學的錄取條件也會相對嚴格很多,在很多同學看來申請進入哈佛大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不過我并不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只要做好了申請的準備工作,哈佛也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下面我給智友的同學們分享一下我申請進入哈佛的經歷,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我是在大一的暑假決定出國的,而這并不是一個倉促的決定,因為我在高考失利之后就考慮過出國留學。
不過在陰差陽錯之下我作為一名理科生進入了一所文科的院校,這也讓我想要體驗這種變化,并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到了大一的暑假,我覺得出國對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之后我也開始進行各種準備工作。
我在大二下學期做了自己的第一份實習,大二的暑假則去做了志愿者參加了青年海外交流項目。
到了大三的上學期我做了第二份實習,下學期我去了海外交換,大三的暑假我去了暑校。
大四的上學期我完成了語言考試并準備了申請材料,最終順利拿到了哈佛大學的offer。
除此之外在我在本科期間還穿插著做了很多沒有寫到PS里的實習,同時我在這個過程中也沒有落下平時課程的學習,我始終將自己的GPA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
專業的選擇曾經困擾過我很久,因為我是一個愛折騰的人,我不希望自己被困在本科專業的發展方向之內。
因此我想要通過碩士項目的申請來嘗試不同的選擇,可是面臨諸多方向我也一度感覺非常迷茫。
我很喜歡斯坦福大學《Designing your life》這本書,它建議在面對選擇的時候要快速嘗試,快速推進,我深以為然。
于是我開始分析自己的性格以及從小到大,比較擅長的東西,隨后本著興趣導向以及能力導向的原則,我排除了商科這個選項,將目光鎖定在社科和理科領域以及交叉學科之上。
當時我的實習經歷非常豐富,從社會創新機構到智庫到機器人公司、互聯網公司,因為我當時沒有確定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
所以我選擇實習的時候完全就是憑借自己的興趣,我也沒有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我更希望通過實習試一試不同的方向。
盡管這些實習之間看起來沒有任何的聯系,但是經過智友老師的梳理,我卻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暗藏其中,當老師把這些分散的實習連成一條文書線路時,我不僅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項目,同時也明確了自己之后的發展道路。
我本科學習的是國際關系專業,不過相較于參與政策研究、制定外交方略,我更喜歡那些自己可以做出一些看得到的變化,并看到自己的影響的事情,這樣我也能從幫助別人和做出完整項目中獲得快樂。
而在我諸多的實習經歷之中,能讓我感受到這種狀態的時候,是在教育創新組織做項目和在教育智庫做政策分析的時候。在前者中我可以親手做出有創造性的成果,并且隨著它的投入使用可以創造價值,真正影響到孩子們。
而在后者中我可以發揮自己作為前理科生對咳咳的熱愛,用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也讓我很有滿足感。
因為這兩段實習經歷,我決定選擇教育專業,并且在細化的方向匯總選擇了政策研究分支,因為這個方向更偏向于數據分析。
我也希望自己之后可以去創新型學校,用社科定量的方法科學地評估項目,為中國教育創新做出一些看得到的貢獻。
本科期間我的同學都想辦法爭取去big name實習,并看準那些競爭激烈、前途廣闊的項目步步為營;只有我選擇嘗試不同的項目,這也讓我選擇的道路看起來有些非主流。
不過我覺得大學就應該拿來試錯,不要總是以別人的經驗和建議為導向,我們要多多嘗試不一樣的東西,并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
像我一開始很喜歡教育科技項目,因為我聽說其就業前景是很好的,不過我在一家機器人公司實習之后我發現項目的氣氛并不是很適合我,于是我選擇了離開,而這也避免了我在研究生期間因為選錯專業方向而后悔。
因此如果同學們在專業選擇方面感到迷茫,大家也千萬不要著急,前面的路還有很長,我們也要抓緊機會去進行嘗試,用我們自己的心去體會,這樣才能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
在確定了申請方向之后,接下來就是申請材料的準備了,其中文書的準備無疑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就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我具體的準備過程。
首先是PS的部分,因為我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心路歷程很豐富,所以寫PS的時候不需要特意設計內容的結構,只需要將選擇專業的想法如實寫出來就行,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因為內心的passion是無法偽裝的,研究生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希望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成為我們人生的助力,為我們未來的發展做鋪墊。
文書不能為了寫而寫,而是要像情書一樣,要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么,再去寫要如何去爭取。
在梳理自己之前的經歷時,內心自然就知道自己要往什么方向走,哪些項目才適合自己,這樣我們在文書中就能做到感情充沛。
文書寫作之前,智友老師建議我打開一個空白的word文檔,寫下大學四年甚至整個人生中讓我印象深刻的10件事,之后分析這些事情和什么專業的關聯性是最強的,并找出最能體現我優勢的事情,之后將這些事情串聯成線,這就是文書的雛形。
其實,文書探討和寫作過程,智友老師很像挖掘我內心渴望的過程,不停的反問,追問,讓我再往深處想想;我一開始想要申請的是比較教育方向,但是偏文的學習氛圍我不太喜歡,在寫文書的時候我也感受不到內心的激情。
沒有激情的文書,怎么看都沒有說服力。于是在11月中旬,我決定推翻重來,就算那樣時間很緊,我也沒有猶豫,畢竟留學申請關乎著我未來的發展,一定要慎重。
痛苦糾結沒有思路,文書老師建議我以項目評估為主線來創作文書,這個思路的寫作讓我充滿激情,仿佛我之前那么多年的經歷都是為了申請這個項目準備的,在寫作的過程,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就要學這個項目,非他不可樣子。
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文書寫PS的思路,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文書中我闡述對專業的興趣起源于我小學就在創新型學校讀書,接著我說了對項目評估的直觀感受。
隨后以我說到我對研究的興趣起源于自己在政策智庫實習的時候參與了一個簡單的政策評估項目,隨后隨著興趣的深入,我做了關于大學培養模式的獨立研究。
之后也寫了去UCLA交換以及UChicago暑校的量化學習經歷,來表明自己做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寫了后續在智庫做一個數據處理研究項目中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最后說了當時身上的不足,這也是我要申請留學的原因,在這個部分我也說明了我申請項目的原因。
錄取委員會看重的是申請者的passion以及興趣,還有就是有沒有能力和潛力學好這個專業。所以在寫PS的時候可以不用寫我們性格方面的內容,文字也不用太文藝,只要客觀地展現自己的能力和背景就可以了。
說完了PS的部分,接下來我來說一下Resume的準備工作。
一般除非是申請博士項目,我們需要準備的都是Resume而不是CV。在我看來申請時的Resume只要簡單就可以,我們不用使用那些花里胡哨的模板,將內容花在內容上就好。
我當時用的是黑白配色、Times New Roman字體,并通過清晰明了的結構來展現我的教育背景、實習經歷、學術經歷以及志愿經歷。
至于格式部分我建議大家可以參考網上的標準格式模板,另外和同學peer check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自己在進行文書準備的時候是很難發現那些格式上的問題的,而旁人則往往可以一眼就看出有問題的地方。
在進行Resume創作的時候有很多細節是要注意的,像地點是否統一、行距、頁邊距、句號、每行的長度等等,我們都要仔細檢查和確認。
另外我們在寫Resume的時候可以多用一些動詞,按照STAR法則,描述情景、展示結果,用數據說話,必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加上作品的鏈接,從而更好地展示我們的實力。
另外現在在申請的時候還會有additional essay,學校對于additional essay的要求是有差異的,有些學校只要求PS,有的要求寫PHS,還有的會要求寫更多的小essay,像哈佛就要求寫一篇文章來描述自己遇到過的最大挑戰。
這些additional essay在整個申請的過程中起到的是補充的作用,像PS更多的是展示我們專業的一面,而這些essay則可以全方位展現我們不同方面的特點,讓我們的形象變得更加的有血有肉,因此如果時間不是那么緊張的話,我還是比較建議同學們完成這些additional essay,這對我們的申請是很有幫助的。
我當時在寫PHS的時候寫了我為什么想要學教育,寫的比較文藝和情懷,比方說幫助underprivileged的群體、推動中國教育變革等等。
在challenge主體的essay中我寫了自己在海外交流期間體會到了中西教育理念的碰撞,和我申請的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項目是非常契合的,體現了我對多元文化交流的興趣以及熱情,這對我的申請也是很有幫助的。
以上是我文書準備的過程,在我看來文書寫作,沒有豐富的經歷和專業老師的輔導,是不可能寫出好文書的。因為我們沒有第三者的視野和專業的洞察力來梳理自己的經歷,了解項目需求,優化經歷匹配項目的實際需求。
同時很多同學的英文寫作能力不是很強,加上大家對文書創作不熟悉,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因此建議大家最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修改,或者找智友幫忙完成文書創作。
接下來我來說一下推薦信的準備工作,當時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在準備推薦信的時候都遇到了麻煩,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平時和教授都不夠熟識,還有一點就是大家性格普遍都比較內斂,也不好意思總去麻煩推薦人。
我覺得同學們一定要提早打算,在平時多和教授進行交流,像我當時的學術推薦人就是我研究項目的導師,他和我的關系就很密切,也非常了解我當時的科研經歷。
我的另一位學術推薦人是我想要申請的專業領域畢業的,我大學期間選了她的三門課,成績都不錯,平時我們之間也會有私下的交流,關系是比較好的。
在UCLA交換期間,我也會經常去老師的office hour,并和他討論學術問題,這樣可以加深他對我的印象,最后他給我的成績也是很不錯的,自然樂于幫我寫推薦信。
除了前面的幾位推薦人之外,我還請了實習的mentor幫我寫推薦信,實習上我們的溝通還是比較多的,她也能對我的能力有比較好的評估。
還有一點就是我覺得我們在請推薦人幫忙寫推薦信的時候不要不好意思,因為寫推薦信也是教授的工作之一。雖然可能有些教授會拒絕幫我們寫推薦信,不過對方也可能只是因為忙才忘記回復了我們,一般來說只要我們注意禮貌,正確地和教授說清楚自己的需求,大部分的教授都還是很通情達理的。
現在很多同學在聯系推薦人的時候往往很看重推薦人的身份,不過在我看來我們找推薦人最重要的就是對方要對我們比較熟悉,至少在碩士申請階段是這樣的。
因為高校的老師在考察推薦信的時候更看重的還是推薦信的內容,只有推薦人對我們比較熟悉的話才能在寫推薦信的時候言之有物,并通過我們之前的經歷展現出我們的能力和特點,這樣的推薦信受認可程度才會更高。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找推薦人的時候要盡量避免他們的背景過于雷同,這樣的話他們觀察我們的角度也會比較類似,那樣就不能全面地展示我們的能力,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損失。
我當時學術推薦人都展現了我的學習以及研究能力,UCLA的老師則體現了我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對項目的熱情,實習mentor的推薦信則可以體現我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這也可以增加我在留學申請中的競爭力。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網申的部分。DIY和半DIY的同學要注意,不要覺得只要完成了各項申請材料的準備,就萬事大吉,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因為網申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大家一定要重視,否則很可能前功盡棄。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你是的粗心大意的人或者時間非常緊張,那就讓找留學機構來做網申。
大家一般都會同時申請很多的項目,而不同的學校在網申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果不細心很容易犯錯;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填寫的信息非常的多,DIY和半DIY的同學我建議大家在進行網申的時候將申請項目以及要求做一個表格,同時要在表格上及時更新申請的進度,這樣可以避免出現疏漏。
另外在網申的時候,半DIY的同學可以找機構老師幫忙把把關,機構老師一般都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避免釀成大錯,同時有老師指導的網申,效率也會提升很多,也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其他的申請準備工作。
另外在網申的時候,大家要關注不同高校的獎學金申請要求,有些學校的獎學金申請是獨立于申請之外的,我當時就錯過了哈佛的獎學金申請,沒有經驗,也沒咨詢老師就非常后悔,所以同學們在申請的時候還是要多多關注各類信息,避免出現差錯。
接下來是面試的部分,我當時是在大年初三的時候接到了哈佛的面試邀請,那時候我正好重感冒,狀態不是很好,不過面試的效果還不錯,如今回想起來我覺得還是比較有趣的。
當時在面試之前我認真準備了為什么申請這所高校、為什么選擇這個項目以及為什么是我這些常規的問題。
在這類基礎的準備之外,我還在面試之前認真梳理了自己的簡歷,并確保我可以用英文流暢復述我的每一次經歷,因為一般面試官的問題都會基于我們的簡歷。
此外我還準備了一些教育學領域的專業問題以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最后就是哈佛必問的問題“What can you bring to Harvard cohort”。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同學們最好可以提前進行模擬面試,這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克服緊張,這樣我們在面試中也會有更好的發揮,不過我那段時間因為感冒所以就沒有做。
另外同學們在模擬面試的時候最好可以錄像,這樣我們可以發現自己在表情和情緒上的不足,從而進行調整。
哈佛的面試還是比較輕松的,因為面試主要是針對口語不達標的申請者,他們想要借著面試來考察申請同學的語言能力,并沒有什么難度。
當時在面試的時候我和老師聊了波士頓的天氣以及我愛看的書,之后他問了我一些教育學的問題,和托福口語比較類似,最后他還和我介紹了一下項目,15分鐘很快就過去了。
因此我們在面試的時候不用緊張,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們只要盡量展現自己的個性和專業度就可以了。
對于申請到美國留學的同學來說,標化考試是絕對繞不過去的話題,而這也是留學申請準備中的關鍵,下面我單獨和大家說一下我對標化考試的看法。在我看來在標化考試備考的過程中,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是很關鍵的。
首先那些英語水平比較好的同學也千萬不要輕敵,必要的準備也是很關鍵的。因為托福和GRE的考試都是有套路和技巧的。以托福為例,假如你是100分的水平,不過如果你掌握了正確的答題方法和思路,你就有可能考到110分,因此準備是很有必要的,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語言基礎好就可以搞定。
而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同學來說,因為考試是有應試技巧的,所以我們也有機會考出高分,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只要我們盡早進行準備,考出高分并不是很難,不過我們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下面我就和同學們們講述一下我的應試技巧,希望可以為同學們帶來一定的幫助。
首先是托福考試的部分,托福就是純粹的語言考試,事實上ETS還是很聰明的,其對于語言能力反映的很精準,不過我們還是有辦法去搞定它的。
在我看來閱讀是托福中最有套路的一個部分,最開始的時候我本以為只要我看懂文章就可以做題,但我真正接觸真題之后才發現并非如此,在題目當中有很多的陷阱,而那些模棱兩可的地方就是ETS設下的陷阱。
我們在做閱讀題的時候一定要回歸原文,并做到精準定位,用文章中的信息進行回答,過度腦補是不可以的。同時我們要分題型進行訓練,并及時進行歸納和總結,找出自己容易犯錯的題型進行專門的訓練,同時總結套路,就可以掌握閱讀的方法。
接下來是聽力的部分,聽力這部分對能力的考察是比較強的,我在國外交流之后聽力的成績就穩定在了30分左右,基本上是沒有什么波動的。
雖然大家普遍反映聽力很難,還有得托福聽力得天下的說法,但是大家也不要害怕,在平時多多進行積累和練習就可以了。
平時我們可以多用英語來磨耳朵,而在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精聽,并鍛煉我們聽寫的能力,在后面的練習中我們也可采用倍速的方法,這樣我們在真正考試的時候就可以適應對方的語速了。
在聽力練習的過程中我們也同樣要注意整理和總結,找出我們聽力不佳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接下來是寫作的部分,綜合寫作是可以套用模板的,這部分我也是可以自己總結的,不過平時多寫多練也是非常重要的。
獨立寫作是看字數的,我們在觀點的表達上一定要具體,在舉例的時候我們也不用太過高大上,身邊的鄰居都是可以的,只要可以表達我們的觀點就可以,必要的時候編調查機構的數據也是可以的。
這樣一來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就可以不過大腦拼命打字了,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字數寫到500字就可以得到大作文Good。
不過作文自然不可能只看字數,我們也要保障行文的流暢,觀點的一致也是很重要的,還有就是在文章中我們千萬不要說大話和空話。
最后就是口語的部分了,我覺得口語中我們一定要舉例子,這樣不但具體我們也能有話說,會讓內容顯得充實很多。
后面的綜合口語可以按照模板來,口語23分是個坎,而口語想要拿到高分更重要的還是積累,因此如果時間足夠的話我們還是要扎扎實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接下來是GRE的備考,在我看來GRE的備考其實要簡單很多。
首先Quant的部分大家不用花太多的時間,至于Verbal的部分雖然比托福要難上一些,不過只要我們背好了單詞,就沒有什么問題了。
事實上GRE備考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背單詞了,只要我們背好了單詞,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而背單詞的方法就是大量重復多次,是沒有什么捷徑可以走的,另外我們在背單詞的時候也要結合真題的練習,只有實踐運用才能讓我們加深對單詞的印象。
在我看來大量的刷題是很有效果的,因為GRE的題庫是有限的,我有的同學就曾經刷到了閱讀的原文,這無疑是很幸運的。
最后我想說的就是標化考試備考的心態,現在有很多同學在進行標化考試備考的時候心態非常焦躁,這樣的狀態無疑是很不好的。
我建議大家抱著提高英語的心態去準備,畢竟我們備考不只是為了通過考試,我們留學過程中也是要用到英語的。還有就是我們要盡早著手進行標化考試的準備,那樣的話焦躁的感覺會減輕不少。
關于留學申請我還有一些其他的建議,首先是海外交流的經歷。
對于留學申請來說海外交流經歷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就算同學們沒有出國留學的計劃我也建議大家出國留學,這可以幫助我們感受不一樣的教育氛圍,同時可以認識很多新的朋友,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對于想要出國留學的同學來說,海外交流就更加重要了,它可以幫助我們檢驗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國外的教學方式。同時據我了解top大學錄取的同學基本上都至少有一段海外交流的經歷。
在這段經歷中我們可以盡情去享受課堂,學習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課程,還能和教授搞好關系,最關鍵的是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并現場考察各個高校的情況,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經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在本科起期間出國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現在國內很多高校都會有交流的項目,大家平時可以多多關注自己學校的項目,同時也可以關注像SAF這樣的foundation,或者自己申請喜歡學校的isiting student program,機會也還是很多的。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交流活動都是需要語言成績的,因此我建議同學們在大二的時候就考出合格的語言成績,這個分數不用太高,托福達到90分之上,雅思7分就足夠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有申請的資格。
另外在我們去交流之前,最好和學校確認好,因為轉換學分、選課等問題如果耽誤了畢業和申請就麻煩了。
另外在留學申請的過程中network也會很重要的,我在申請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target學校的學長和學姐,他們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從他們那里我可以獲得很多第一手關于學校的信息,像學習的體驗、找工作情況以及申請情況等等,同時他們還以過來人的身份幫我看了簡歷和PS并給了我很多建議。
事實上在美國留學和找工作network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建立起的人際關系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幫助到我們。國內的同學network能力往往是比較欠缺的,因此大家在大學期間可以有意鍛煉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這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network的方法除了參加一些宣講會、申請交流會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好領英這個平臺。我們可以在領英尋找那些和我們職業路徑相似的人,也可以聯系校友甚至去找實習。
我們在network的時候要注意用語的禮貌,不要問一些general的問題,而是要給出具體的問題,這樣對方才更好給出答案。
最后就是心態的問題了,在申請中心態也是很重要的,我覺得我的心態算是不錯的,結果在標準化考試的時候差點就崩潰了。
為了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建議大家不要把申請留學當成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要看作一個學習的過程。
我通過申請留學,大幅提高了自己的英語能力、溝通能力、抗壓能力以及時間管理能力,此外我們還能找到人生的方向,這對我們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還有就是在等待offer的時候我們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那段時間我的很多朋友就出現了焦慮和失眠的情況,不過我覺得這就像談戀愛一樣,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錄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不可預知的情況。
比方說我們和學校的研究重點不match,招生計劃縮減、甚至有的項目會被砍掉,這個時候就不是我們的能力問題了,我們要放平自己的心態,安心接受所有的結果。
在心態調節方面,我們除了自我安慰之外,我們也可以找一個小伙伴。
我在學習標化考試的時候就和好朋友每日互相打卡,每天風雨無阻去圖書館,寫ps和resume的時候也會和朋友互相檢查,這些都幫助我分擔了壓力,也讓我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
以上是我要和學弟學妹們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在我看來留學申請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要我們可以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自己真的成長了很多。所以在留學申請期間無論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都不要放棄,堅持下去我們就會有收獲。
最后我也祝愿智友的學弟學妹都能順利申請到自己心儀的項目,并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視頻小程序贊,輕點兩下取消贊在看,輕點兩下取消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