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林和哥大相比,麻省理工MFin是中國學生最有希望進入的頂級金融項目
瀏覽量:907次
大家公認的全美金融項目Top3是Princeton (MFin), Columbia (MSFE), MIT (MFin)。這其中,Princeton和Columbia的項目幾乎是進不去的,唯有MIT (MFin)是大牛申請者最有希望通過努力進入到的頂級金融項目,因此其每年都是各路兵馬爭鋒之地。
Princeton一成不變的30人小班和逐年遞減的申請熱情,看了讓人心寒
Columbia超低的錄取率和錄取博士生般嚴格的學術標準,令人望而卻步

再來看看MIT這顆救命稻草
一年招收120位學生,是Princeton和Columbia的4倍還多!

其中105人來自海外!!中國學生占比多少,請大家自行腦補!

先不說別的,單憑招生人數來看,申MIT (MFin)可要比其他那兩個項目“靠譜”多了吧?下面小智就幫助大家深入剖析一下MIT (MFin)的各方面情況,希望能夠在你成功申請的路上,推你一把。
MIT (MFin) 錄取的學生是什么樣的水平?

大家來圍觀一下這些被MFin項目成功錄取的學生的背景情況。我們要想增加自己的錄取幾率,怎么也要把自己的背景提升到至少接近這個平均水平吧?各背景指標之間是存在著蹺蹺板效應的。如果你實習到不了17.4個月的平均數,那你GPA總要高點吧?假如你GMAT到不了726的均數,那你實習經歷總要豐富點吧?但有一點小智要強調給大家,就是這個蹺蹺板效應也是有臨界點的,任何一個單項指標太過遠離均數,這個蹺蹺板的支點恐怕就難堪重負了。所以,你在提升背景的過程中要注意盡量的“均衡”,不能“偏科”。
原來MIT (MFin) 最喜歡招這樣的學生
在達到了上述平均水平后,只能說你有了被錄取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想加大自己的勝算,你還要做一個讓人家喜歡的人。那么MIT (MFin)喜歡什么樣的學生呢?答案很簡單,數理背景強的人。小智建議你不要滿足于修過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還要去研究隨機過程、統計和計量經濟。另外務必要掌握并能夠做到嫻熟使用一種編程語言。可以是C, C++,也可以是R或Python,不求樣樣通,但求一門靈,因為MFin學習過程中要涉及到用計算機分析、處理數據。如果你的編程基礎薄弱但“僥幸”被錄取了,也不要高興的太早。你進入到MIT學習后,要比其他同學額外多修編程課程,要知道MFin的學費超級貴的哦(10多萬美金),多修一門課成本就很高的。
可能說了這些你對自己的數理背景還是沒有一個定量的了解,那么好,做一下下面這套自測題,如果你能夠輕松應對絕大部分題目,那么你就是MIT (MFin)喜歡的那個人。
自測題:http://mitsloan.mit.edu/uploadedFilesV9/MFin/Media/sampleexam2014v4_mfin suggested background.pdf (由于微信限制,需要手動復制到地址欄打開網頁)
答案:http://mitsloan.mit.edu/uploadedFilesV9/MFin/Media/sampleexam2014v4-solutions_MFin suggested background.pdf (由于微信限制,需要手動復制到地址欄打開網頁)
怎么樣?能輕松應對嗎?如果不能,就抓緊在學校報上相應的課程吧,或者通過下面的途徑自學:
MIT數學公開課平臺OpenCourseWare:https://ocw.mit.edu/index.htm
(由于微信限制,需要手動復制到地址欄打開網頁)
包含豐富的各類課程視頻、筆記、習題集、考試樣題和答案。
不僅可以學數學,還可以通過MIT的DataCamp學編程和數據科學知識:
MIT數據科學訓練營DataCamp:
https://www.datacamp.com/
(由于微信限制,需要手動復制到地址欄打開網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奇制勝,贏得Offer
MIT (MFin) 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招生特點,就是它非常注重它student body的diversity。它在錄取一個高分學霸的同時,也會向更善于社交但分數平平的候選人伸出橄欖枝。所以,在這樣的標準下,有意識的打造自己的顯著特點就變得尤為重要了。這時候你就要對自己進行評估,你是有很強的leadership?還是具備其他人所沒有的國際volunteer經歷?你父母是從事金融行業的嗎?還是說你從高中開始就一直在美國讀書了?你有什么就突出什么;你有什么就強調什么;你有什么就渲染什么。
面試表現是重中之重
有一類學校設置面試環節只是為了對申請人有進一步的了解,或者說對他/她的申請材料有些疑問,需要通過面試梳理清楚。申請這種學校很多學生即便沒有被邀請面試,也同樣可以獲得Offer。因為學校認為你材料寫的很清楚了,沒有什么額外疑問了,也就自然沒必要再面試你了。而另一類學校,你沒有收到它的面試邀請,那么放心的回家洗洗睡吧,過幾天就會收到拒信了,你連面試的機會都沒爭取到。MIT (MFin) 就屬于這類。很顯然,在錄取過程中,這類學校把面試看得很重,而MIT (MFin) 比一般學校看得更重。
為什么這么說呢?幾乎是所有的學校給國際學生面試都是在網上通過skype進行的,唯有MIT (MFin) 是組織現場in-person的面試的。大陸的學生可以選擇去北京或上海面試,美本的學生就直接去到學校on-campus面試。為什么要這么大動干戈呢,免得你提前打印出稿子來貼在顯示器上啊(滑稽臉~)。不過確實面對面的交流比網上的skype視頻更能夠立體的觀察一個人,不是嗎?這很好理解。
MIT (MFin) 的面試由兩位面試官對你進行,目的是盡可能減少個人情感方面對于判斷的影響,很科學,不搞一言堂嘛。兩位AO的角色分工明確,一位負責behavioral面,另一位負責career面。行為面試就是圍繞著你過去的成就啊、你的領導力、遇到的最大挑戰、平時喜歡看什么書啊等等發問,考察你三觀是否正常~career面則常問譬如你的職業計劃、目標行業和崗位、你的實習情況,包括如果對你的簡歷中一些細節有疑問還會追問。最后兩位AO都會讓你主動提問,這時候你事先一定要有所準備。比如可以問問哪門選修課是最受歡迎的,是不是可以跨學院修課呢等等。全部面下來大概20-30分鐘。在面試過程中,小智提醒你不僅要關注你的回答內容,同樣重要的是你的親和力、溝通技巧和談吐風度,夠不夠成熟、夠不夠職業。最后小智建議你面完回去之后,給兩位AO分別寫一封Thank you letter,感情飽滿一些,真誠一些,給對方留個好印象。
MIT (MFin) 有哪些過人之處?
flexible and personalized。這是MIT (MFin) 的最大特點。MIT (MFin) 就是一個大熔爐,廣泛的接受各種各樣的人,并給大家提供最豐富的資源,讓他們根據自身的發展計劃和興趣,打造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體驗。

從2015年之后,MIT (MFin) 新增了一個加強版的18 month format,在原有的12 month format基礎上,又加了一個fall term和summer internship,讓學生能夠在畢業前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當然,前提是你不怕燒錢。MIT (MFin) 的學生elective可以跨系選課,也就是選金融系以外的課程。大方向上他們可以選financial engineering/capital markets/corporate finance(三選一)作為自己的concentration,也可以選擇no concentration,很靈活。
MIT (MFin) 開學要比其他MSF項目要早一點,7月初就開學了,在summer term中要打好金融知識基礎并學一些找工作的soft skills。9月開始修核心課程,都是比較偏量化的。在其curriculum中,還設置了Action Learning課程,從而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業界人士。這時候你的交際能力非常關鍵了,這可是大好的networking的機會啊,不要錯過!找工作是很看人脈的,金融圈更甚。
智友學子們入讀 MIT (MFin) 后的反饋
“教授都是大牛,有CCAPM模型的發明者Douglas Breeden教授,還有21歲就拿到博士學位的Leonid Kogan教授。”
“選課非常自由,sloan里面所有MBA和PHD的課程你都可以選。而且MIT有Harvard的cross registration,意味著你還可以選一到兩門Harvard的課程,簡直不要太爽。”
“感覺總體上MFin的課程廣度大于深度,所以不利于你特別的專注于某一個細小的領域。”
“club很多,有按職業分IBD和quant的,也有按industry分,TMT, health care的,總有一款適合你。而且還提供免費food哦~”
“大家來的時候背景差異很大,所以未來走向也千差萬別,所以大家很少遇到互相內部競爭的情況,所以都很團結互助。我們經常一起吃火鍋、去旅游。”
“進到這個項目我才發現,如果你申請的時候已經有多年工作經驗了,那是非常有優勢的。我們的態度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哈哈~”
“貴,太貴了。讀下來沒有100萬是別想的,感覺沒有收獲的話深深的對不起自己的父母。。。”
“進來之后發現教授是多么討厭中國人套磁。。。他們毫不避諱的說,誰套磁基本上就不再考慮他了。。。頓覺尷尬。。”
“找工作資源非常多,Sloan MBA Career的資源你也可以用,還有大型career fair的話MIT每年都會舉辦幾場。而且你不用顧忌太多,比如Boston Career Fair是專門給日本學生用的,但是你仍然也可以去看看有什么機會,不要太死板,運氣好的情況當場就能拿offer。我們同學做的都比較雜,大家方向差挺多的,各方向的都有。”
“找工作的時候深有體會,Sloan的brand效應太強了,幫我拿到很多interview機會,贊一個!”
“不是美本背景,畢業后留美仍然很難啊~哎,以后自己的孩子打死也要從本科就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