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跨申CS,斬獲芝加哥、南加州、CMU,我的成敗關鍵和申請歷程分享
瀏覽量:127次
周學姐
芝加哥
+
Computer Science

院校:北郵-電子商務
GPA: 3.81, 平均分: 90
TOEFL:106 (閱讀: 30 聽力: 25 口語: 24 寫作:27)
GRE:155 + 170 + 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周學姐。
曾在芝加哥大學就讀CS master,當時申請季的時候,跨專業申請拿到了UChicago,USC,NEU,UCSC等校的CS Master項目錄取和CMU等校MISM Master項目錄取。
今天結合過往經歷給大家分享,申請芝加哥大學,要如何準備?
大二大三思考轉專業
我本科念的是經濟管理學院,但是北郵的辦學理念,從來都是以通信工程、計算機等專業為王。
在高中畢業,初入大學的那年,我深刻體會到了所謂的“信息技術浪潮”。那個夏天,計算機和信通專業的學長學姐們,迎新陣容聲勢浩大,熱火朝天,滿校園都拉的是橫幅海報,足見“信息黃埔”的熱情。
新生報到人手一個iPhone 4S 智能手機,大家互加微信,刷朋友圈,在高中時代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潮水般地向我涌來。
那幾年,正好是國內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幾年,我們見證了很多互聯網產品從橫空出世到風靡全國。
經濟管理學院也愛辦各類商業創業大賽,最后的成品需要通過一個網站或者APP來進行展示,也因此,各個團隊都拼盡全力,力求拉到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入伙。那是我最直接的感受到學習計算機所帶來的價值。
在大二大三的那兩年,我調整了自己的選課方向,放棄了部分經濟學和管理類的相關課程,轉而修了數據庫,計算機原理,Java,和電商網站開發技術等課程,并由此對計算機科學產生了深深的興趣。
顯然,擺在我面前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繼續向前是學習經濟管理,選擇轉彎是去學習計算機專業。
我思考著:要經營好一家公司需要各方各面,財務、稅務、法務等領域的強大儲備,兩三年的基礎教育,對于經濟管理真的足夠嗎?哪個成功的企業家不都是一步步穩扎穩打的實干家?沒有足夠的經歷和過人的膽識如何培養出令人信服的魄力?
結合自身的性格特點,我的未來規劃出現了重大的改變。但是轉專業又談何容易?雖然我修過部分計算機課程,但是核心課程,如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編譯器等,我是沒有接觸過的。
考慮過向學長學姐們尋求幫助,但是本專業的學長學姐轉計算機并且成功的屈指可數,而其他專業的又不具備參考性。這種不確定性,是我最擔心,也是感到最迷惘的地方。
留學美國的考量
對于轉專業的學生來說,畢業后就三條路:
-
保研:雖然我的GPA不錯,但是想跨專業保研還是最熱門的計算機,幾乎是天方夜譚。
-
考研:由于我基礎知識的匱乏,如果臨時決定跨專業考研的話,時間緊迫,想考一個好學校的難度系數還是非常高的。
-
出國:幸運的是,我咨詢了智友,也參加了很多講座宣傳,從中了解到了轉專業的可行性,尤其是在美國。
一來,我了解到部分美國的大學對于轉專業是比較友好的,比如NEU, USC等學校會為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學生專門設置轉專業項目,相對時長較長,一般為兩年半左右,可以為以后找工求職做充足的準備。
二來,美國的計算機學科確實是實力最強,研究領域最廣,工作機會最多,如果畢業后打算回國發展的話,認可度也是非常高的。
申請科研和實習
確定留美后,接下來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地申請。
暑期科研
由于當時還需要準備GRE和托福,出國進行暑期科研時間上是來不及的,于是選擇了國內的大學進行科研。
渠道的話,我比較推薦主流的論壇,如BYR論壇,會斷斷續續發布一些高校實驗室的招人信息。我當時就是經常刷論壇,最后找到了清華一個計算機實驗室的暑期科研項目。
一般實驗室都會有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進實驗室前教授會和我進行一個小面試,大體了解了我的簡歷和過去做過的一些項目,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方向,自選一個和機器學習相關的課題來進行研究。
如果是想申請PhD, 科研經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想申請Master, 科研經歷也可以證明你的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你的申請大大加分,同時,也可能獲得一份不錯的推薦信。
我有同學就通過暑期科研發表了論文,并在其他條件都不突出的情況下拿到了常青藤院校的Offer。
實習經歷
眾所周知,實習在美國碩士申請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美國的碩士項目絕大多數都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所以如果你做過和申請方向相關的企業實習,證明你是有能力完成學業并成功找到工作的,對于美國的高效,就業率也是他們非常關心的指標。
建議找外企的實習。據我所知,除了像阿里和華為在美國是有一定知名度,其他國內公司在國外的知名度遠遠不夠,外企實習能夠讓審核申請材料的外國人更加認可,長遠來看對于以后想在美國找工作也會為你的簡歷大大增色。
很多美國知名的科技公司, 如Google, Microsoft, Cisco, VMware, EMC, PayPal, SAP, eBay等在北京,上海或者蘇州都有分部,大家可以在論壇和招聘網站上找到一些招聘咨詢,也可以多和學長學姐積極溝通,取得一些內推機會,當然部分中介也會提供這方面的資源。
我當時非常幸運拿到Amazon中國的實習機會,這為我后來在美國找實習和找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我的manager人也非常好,給我寫推薦信,還幫我慶祝生日,讓我體會到了外企的人文關懷和工程師文化,也堅定了我出國的目標。
托福、GRE準備
大三下學期到大四上學期的那個暑假,我同時做著暑研和實習,還要準備語言考試,時間是非常緊張的。在上班地鐵上不是在背GRE單詞就是聽托福的TPO。
語言這種東西就是要不斷地學習,反復的訓練。實際上很多英語考試考不好都是對自己狠不下心來,現在外界誘惑太多,單詞背一下就去刷微博刷抖音,其實靜下心來好好準備兩個月,英語成績都會有所突破。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托福,GRE考了都沒用,去了美國照樣不會如何與人交流,連一句“how are you doing?” 都接不上來。
而我想說的是,對,托福,GRE本來就不是教你生活英語,它們不會教你如何去開戶,辦各類賬單,不會教你如何與Uber司機聊天,不會教你怎么報修,維權,點菜,更不會教你在各類party怎么聊天,社交。
其實來美一兩年之后,你會發現這些該會的口語你會自然而然的會,這就是語言環境的重要性。
那么為什么還要辛辛苦苦考語言考試呢?
我的理解是:托福更像是一部部紀錄片,給你展示各種天文地理,風土人情,讓你的視野更加開闊。你不要帶著學語言的心情去學習,而要帶著認識新事物的好奇心去了解,這樣會讓你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愉悅。
GRE更像是訓練一種嚴謹的思考邏輯,其中浩如煙淼的詞匯量不是用來恐嚇你,而是讓你認識到以英語為載體的現代科學之所以如此發達,與英語這個語言本身有著重要的聯系,每一個概念都有著精確的定義,使得整個學科體系更加嚴謹,各類分支發展更為精確,學習效率更加高,學科發展更加快。
在英語科學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經常面臨著找不到對應的詞語,或者翻譯的含糊不清的現象,這是英語相對于漢語在科學發展上的天然優勢。
想要往科研方向發展的同學,GRE和大量的詞匯是你必須要拿下的一座大山。
簡歷和文書都源自經歷
我非常感謝那段時間忙碌而拼搏的自己,讓我的文書有內容可以寫。
不管是簡歷還是個人陳述,最主要的素材和內容肯定是來自于自己的過往經歷。
我參加物理競賽獲得一等獎,我是如何對計算機產生興趣并萌發轉專業的想法。
我學習的相關專業課和網課,我的實習經歷和科研經歷等,我將這些內容都組織進了我的文書,拿給身邊的同學老師看,聽取意見,一遍一遍地進行修改,才最終定稿。
選校定校決定成敗
選校其實是一個非常繁瑣的工作,但也是申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決定著最后的成敗。
我進行了好幾輪的選校才最終確定下來。首先將自己非常感興趣的學校羅列出來,然后去學校官網查看計算機相關的項目的錄取條件(先修課程,語言考試分數線,工作經歷等),有的學校僅計算機的相關項目就有超級多個(比如CMU), 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條件篩出適合自己的項目。
因為我是轉專業,所以為了保險起見,我進行了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 和 information science 的混申。
確定好學校和項目之后,我去留學論壇上查看往屆錄取情況,然后調整自己的選校列表,因為有些學校會有一些約定俗成的錄取限制不會在官網上寫出來,但是從論壇可以獲得這方面的信息。比如康奈爾,我當時的GRE寫作沒有3.5,我就把它從我的選校列表上劃掉了。
初步選校完成后大致分為三個部分,沖刺學校2-3所,主申學校8-10所和保底學校3-5所。
大家在網上找信息最好看近兩三年的,由于轉CS的人數劇增,之前相對來說的保底學校如NEU, NYU-Tandan等申請條件也水漲船高,這些學校目前就業都是非常不錯的,對于轉專業來說,我覺得可以放在主申學校列表中。
確定好學校之后就要把每個學校的材料遞送deadline和申請截止的deadline記錄下來,防止錯過。
關于申請三維
GPA
不管你現在是否確定出國,GPA都是你需要重點關注的,好的成績會讓你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語言考試
盡量趁早準備,很多人都是因為最后語言關過不了與夢校擦肩而過的。
隨著申請的水漲船高,原來達標就好的語言考試,也會成為越來越多學校的選拔標準。
申請過程中
不管是DIY還是由中介幫助申請,一些deadline要上心,材料寄送也要時刻關注,如果出現意外情況要及時補寄。
結語
出國對我們很多同學們來說,意味著一重接一重的關卡,考試刷分,認證成績,找人推薦,書寫文書,寄送材料,面簽體檢,每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前功盡棄。
且留學,意味著可能要放棄國內的優質生活條件,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文化環境中,甚至是“村里“去念書;意味著可能需要在國內的中秋節,國慶節,甚至春節應付一波一波的面試;意味著每回一趟國都要輾轉整個地球就為了一張便宜的機票……
這過程的艱辛不言而喻,但相比循規蹈矩一成不變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又何嘗不具備別樣的灑脫和魅力。
總之,我無比感謝當年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感謝曾經的自己,也感謝智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