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Fall成史上最難申請季!拒信數超過去兩年總合!
瀏覽量:27次
前言:智友留學規劃申請中介成功幫助5000多名準留學生成功申請世界前100名校的留學,跟有結果的老師做留學申請,擁有12 年留學申請經驗,有溫度的留學中介,不止美國留學申請 (英港新澳加…) 本科留學咨詢申請、研究生留學申請、博士留學申請,幫你輕松實現留學夢!
23Fall進入尾聲
24Fall的同學已經“卷”起來了
為什么這么早開始卷?
因為論23Fall的申請
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難!!!
再不卷,明年我就會成為陪跑
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24Fall的你應該怎么做呢?
網課導致GPA普遍提高
疫情期間,大家都在上網課,所以各大學會頻頻出現代考事件,導致同學們的GPA平均成績被拉高。
去年GPA 3.75就有機會拿到MIT金融的面試,而今年GPA沒到3.9,面試都不用想。

曾經GPA 3.7就可以拿到第一梯隊的商科offer,而現在基本都要3.9。
GRE代考現象普遍
在眾多院校的錄取數據頁面不難看出,去年的GRE均分提高了2-3分。在尚未公布錄取均分的23Fall中,代考現象更為猖獗。GRE均分也毋庸置疑會繼續提高。
疫情期間雙專業選手暴增
申請交叉學科時(金工、商業分析、數據科學等),學校更青睞錄取有復合背景的申請者。但是很多申請者是沒辦法顧全GPA和兩個專業的。
但在疫情期間,雙專業選手涌現,與這么多商科+理工雙專業的申請者一起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申請前
GPA高才是王道
GPA是申請名校的前提,特別是專業課的GPA。
對于打算研究生轉專業的同學而言,一定要多上該專業必備的先修課,并確保這些課能拿到不錯的成績。
總結一下,千萬不要只盯著本專業的GPA,要密切關注目標專業的申請要求,和相關的GPA,逐一補足。
科學選擇實習/科研
學術研究性強的東亞研究、人類學等文科類項目,更青睞科研經歷。
主攻實踐性的傳媒類專業、商科類項目,則建議優先積累實習或者含金量高的商賽經歷。

至于理工科,包括 CS、DS、EE、統計等在內的大部分專業則把科研放在首位。
推薦人要仔細挑
有大神做背書自然是好,但如果只為了名氣,找了一個絲毫不了解的人寫推薦信,大概率只會產出一篇空洞、無法展示真實內容的平庸推薦信。
所以,最好還是找資歷相對較高,且對你的學術表現、個人背景等比較認可的推薦人更有說服力。
申請時
文書不是簡單潤色
擴寫簡歷可真的是寫文書大忌。簡歷作為個人經歷的濃縮,是為了讓招生官快速了解你,但文書則要將個人的亮點與申請項目“完美”融合。
一份亮眼的文書需要回答關鍵的幾個問題:
你的獨特之處是什么?為什么你與該項目的匹配度高?你能為項目或者院校帶來怎樣的貢獻?項目或院校能為你的未來規劃帶來怎樣的助力?
切勿自己編造經歷
近幾年,各大院校對于背景調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于捏造的實習經歷,招生官可能會在面試中深度提問,或發郵件給相關實習公司求證。
甚至借助專業的第三方背調機構進行經歷核查,一經發現,不僅拒發 offer,還會進入申請黑名單。
總而言之,實習、科研、競賽、暑研等軟背景的提升是一個長線任務,切不可把希望寄托在臨門一腳或者是文書中的自由發揮上!
千萬別自己上傳推薦信
有些學校會隨機抽查推薦信的 IP 地址,如果用申請人的 IP 地址上傳,則容易被質疑推薦信的真實性。

(來源:谷歌)
一些學校甚至會借助專業的第三方背調機構進行推薦信核查,一經發現,不僅拒發 offer,還會進入申請黑名單。
申請后
提交網申≠申請結束
提交了網申后更要密切關注學校的郵件和其他通知,因為有些學校會因為申請材料不完整、沒有收到郵寄的材料,要求申請者補交。
所以大家要定期查看網申系統和申請郵箱,防止錯過重要信息而功虧一簣。
錄取后仔細看郵件
有些學校會先給出一個 conditional offer(有條件錄取),待補齊材料后,才可以拿到 unconditional offer(無條件錄取)。

(來源:LSE官方郵件)
所以同學在收到郵件時一定要仔細看內容,及時提交相關材料。
這一點在英國申請中比較常見,若申請者的整體背景滿足錄取要求,但雅思成績等部分成績來不及遞交的情況。
大家想要申請的話,最好還是盡早規劃,盡早申請,這樣才能更有把握拿下頂校of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