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科留學申請,招生官眼中的“高質量”個人陳述
瀏覽量:59次
隨著各大院校的本科申請陸續開放,申請季又將來臨。個人陳述 ( Statement of Purpose/ Personal Statement)——作為各大院校不約而同要求提交的一份書面材料,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由于研究原因,小寒有幸采訪到一位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負責申請材料初步審核的工作人員,Kris (化名)。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招生官眼中,一份“高質量”的申請文書應該是什么樣的。
(圖片來自網絡)
PS概述
在動筆開始寫PS之前,我們必須先要了解Personal Statement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大學需要學生提供一份個人陳述?
(圖片來自網絡)
簡單的說,個人陳述就是一份用來描述“你是誰”“你想做什么”的長文。對于Kris來說,這是一份讓學校快速了解,在標化成績和簡歷背后的申請人的材料。這份個人陳述,加上你所提交的其他材料,比如簡歷和成績,共同向招生官呈現了一個人,講了一個關于申請者的“故事”。這里“故事”要劃重點。很多國內申請人在撰寫個人陳述的過程中,會陷入一個“歷數自己成就”的誤區。在招生官眼中,你歷數的成就,大多只能算是空口白話,一眼即過,尤其是國內比較出名但并不為國外所熟知的的比賽、榮譽,可能很難被招生官記住,因此,講“故事”,舉例子,往往比列條款更能吸引眼球。當然,成就不是不能提,是要提得完整,講述經歷,而不是一句話說完,只是告訴了招生官你曾經贏得了某個比賽,獲得了什么獎。同時,避免重復。個人陳述應該更注重與你其他材料中沒有提到的部分。例如,如果你必須回答 3 個問題并提交一份個人陳述,這幾份材料最好不要全部注重于闡述你對音樂的熱愛。
在內容上,很多學校都會有各自的特色細節要求,甚至有專門的網頁和講座專門介紹它們在期待什么樣的內容。在Kris看來,如果你要申請一所學校,對這些直接呈現在學校網頁上的公開資料作一些研究和挖掘是一件基本的事情,而這些將直接體現在你的個人陳述當中。對于一個經驗豐富的招生官來說,分辨這一點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所以,不要偷懶,在寫作之前多做功課,或者要找有經驗的專業中介機構確保這一點。
在大多數的個人陳述中,Kris提到,至少要包涵:背景信息,亮點經歷和與所申請學校的“羈絆”。在著手寫作之前,一定要自己,或與自己的中介老師brainstorm,思考一下自己的經歷。
“高質量”個人陳述的特點
真實
(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一份自我推薦類型的文章,招生官理解申請人對于自己的經歷有一定程度的夸大,但切忌無中生有,過度扭曲,或者與其他材料體現得不一致(比如編一個不存在的老師;自己說自己擅長生物卻在成績單上表現不佳)。尤其是在機構、教師等等問題上切忌說謊。Kris透露,很多比較知名的美國院校都在國內各大地區設有招生辦公室,對于他們認為材料有問題的學生,招生官會選擇求助國內招生辦公室,或美國駐中國教育官方,要求核查材料的真實性。雖然被要求這樣操作的幾率是很小的,但最好不要以身犯險。另外,根據Kris的經驗之談,個人陳述當中的內容很容易在面試和交談的過程中被核實。因此,若在材料當中對某些經歷有所夸大,就一定要準備好被細問時該如何回應,否則大家也能想見當場答不上來的尷尬吧。
擁有個人特色的經歷
(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一所知名院校的招生官,Kris所在的辦公室,去年收到了超過50,000份的申請,而在此辦公室的幾十人,需要將這些申請材料逐個讀完,挑出有潛力的一批進入下一步審核。大家就可以想見這個工作量下,招生官能夠分配給每一位申請者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一個有特色的故事最能夠幫助你抓住招生官的眼球。這里的“有特色”倒不一定是生死之事,重大意外,或者敏感之事(比如LGBT)——當然如果有,并且這件事對你來說擁有特別的意義,請寫出來——如果沒有,就要找到一些你自己獨特的經歷和故事。一些個人化的小事,往往也能在一眾申請中跳脫出來。
Common App上列了一些可以著手思考的主題,在這里也分享給大家,僅供參考。
-
有些學生的背景、身份、興趣或才能非常有意義,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這些,他們的申請將是不完整的。如果這聽起來像你,那么請分享你的故事。
-
我們從遇到的障礙中吸取的教訓可能是以后成功的基礎。重述你面臨挑戰、挫折或失敗的經歷。它對你有什么影響,你從這次經歷中學到了什么?
-
回想一下你質疑或挑戰信仰或想法的時間。是什么激發了你的思考?結果是什么?
-
描述一個你已經解決或想要解決的問題。它可以是智力挑戰、研究問題、道德困境——任何對個人重要的事情,無論規模大小。解釋它對您的重要性以及您采取或可以采取哪些步驟來確定解決方案。
-
討論一個成就、事件或認識,這些成就、事件或認識引發了一段時期的個人成長和對自己或他人的新理解。
-
描述一個你覺得很吸引人以至于讓你忘記時間的話題、想法或概念。為什么它讓你著迷?當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時,您會求助于什么或誰?
-
分享一篇關于你選擇的任何主題的文章。它可以是你曾寫的,或者是對你有意義的。它是如何影響你的?
與所申請學校的“羈絆”
(圖片來自網絡)
就像上文當中所提到的,招生官非常看重申請人對于自己學校的了解程度,并要求申請者能夠清楚地闡述,為什么你要申請我的學校?這一點我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但大家很容易犯的錯誤是,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些關于這所學校籠統的信息,比如校園環境,校訓等等,寫出一個模版然后套到所有的學校的申請當中。對于一個有經驗的招生官,這樣的模版是很容易分辨的。Kris提到,如果要寫出一個“高質量”的個人陳述,在寫“與學校”這一塊上,切忌籠統,最好是深挖你所申請專業的信息,尤其是擁有本學校特色的,或者學院/專業里的某個教授/老師…類似這樣的細節。同時,我這里選擇翻譯成“羈絆”,就是為了突出“你與你學校的聯系”。也就是說,最忌諱寫“我很欣賞/贊賞…”,而是要突出,這些學校的特色細節能給你帶來什么?你又能為這所學校帶來什么?
語法和用詞
在撰寫英語文章的過程中,語法問題可能是很多同學的心頭病。這里其實可以讓大家放個心,語法問題是招生官最少看重的部分。當然,不要出現過多的語法錯誤,或者因為語法錯誤使內容失真,這樣會比較影響招生官的整體閱讀體驗。Kris透露,偶爾的語法或用詞錯誤是不會影響招生官對于這個學生的整體看法的。畢竟他們深知英語并不是國際申請者的母語。英文學術寫作哪怕對于母語是英語的同學都有相當的難度,對國際申請人來說就更難了。Kris甚至說:“我有時甚至會有些期待國際申請人材料當中出現一點語法和用詞錯誤,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她確實是自己寫的!”同樣,在用詞上,大家也不必刻意追求多么華麗或成熟的語言。招生官明白大家作為高中生的局限性。另外,作為國際申請人,不要怕詢問專業人士的建議,委托教授或學長學姐修改,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后
提醒大家以上所有建議都是關于高中到本科的申請。希望大家在申請的過程當中不迷路!多聽多看,深挖材料,你們都值得最好的!加油!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剛小寒 漂泊在異國他鄉,對生活充滿希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小寒在努力變強!
文章源于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