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3.4+ 愛丁堡、KCL、南洋理工,我靠什么逆風斬獲這些名校offer?
瀏覽量:59次
低標化不申名校
這都是別人和自己的設限
不設限
夢校便會向你招手
院校背景:211財經院校-財務管理專業
GPA:3.4 雅思:7.5 無G
申請方向:Management和Marketing
實習背景:1段上海德勤會計事務所實習,2段咨詢公司市場調查,愛丁堡暑校
愛丁堡、KCL、曼徹斯特、華威、南洋理工等offer
大家好,我是普通財經院校,16級財務管理專業的顧同學,我的標化成績可能有點不入學霸們的法眼,GPA3.4,雅思7.5,無G。
我后來對比其他同學,我能逆風申到KCL、愛丁堡和南洋理工這些好學校,一方面是靠我的實習、暑研經歷,另一方面是智友老師的專業助攻。
我是大二下才開始思考要不要出國讀研,然后因為各種原因一直在猶豫和糾結,等到大三暑假才終于下了決心。
但這時候我已經錯過了刷學分的最好時機,因GPA太低沒有勇氣面對名校,甚至在咨詢一些中介的時候,一度備受打擊。
不過還好,我是一個比較愛折騰的人,大二大三的時候認識了一些外國朋友,然后和她們一起折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期間還參加了很多校內校外的比賽和各種項目,以及實習。
因為大三下刷到了一個很好的雅思成績,然后智友推薦了一個很好的海外暑校項目,我就弱弱地出去了。
在海外交換這段時間,我去了英國很多的地方,聽了很多知名教授的演講,因為自己的經歷和厚臉皮,在交換的時候機緣巧合得到了愛丁堡教授的一個研究項目的助理機會,還拿到了推薦信。
然后,我通過這些經歷,申到了我這個GPA不大可能申到的學校,像愛丁堡和KCL這兩個學校。
拿到這些結果,我非常感謝智友的顧問老師,一開始咨詢的時候沒有打擊我,而是根據我的背景和我的想法,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申請策略。
大三暑假出國玩了一圈回來,決定要出國讀書,于是從網上和身邊同學找了十幾個機構,然后一個個地去線上線下去拜訪和咨詢。
那時候的GPA不到3.3被各種打擊,身心憔悴,覺得可能申不到英國的好學校了。
在我快要放棄了的時候,偶然從學姐那聽到了智友,于是關注了他們的公眾號,通過活躍可愛的小助手約了杜老師。
第一次拜訪,我和杜老師從下午3點一直聊到7點半,我覺得我把杜老師聊低血糖了,因為中間他各種找零食。
在這期間,杜老師很中肯地對我的成績進行評估,也很耐心地給我講解了G5和其他學校申請的標化要求,以及一些過往案例,然后建議我回去再努力把均分刷到88以上,當時我均分很低,后來也沒有刷到88。
那次咨詢,杜老師的專業和經驗,緩解了我的低分焦慮和壓力。就是如果不經歷申請,大家可能不知道,英國學校是非常看學分的,但在提交的時候,你可以提GPA,也可以提均分。
申請的時候,我的加權均分和算術均分都比GPA高,那么肯定是挑高的提交。
所以,大家決定申請的時候分很低,要穩住,要跟學校老師打好關系,好好上課,多多交流,盡量選一些喜歡且擅長的科目,努力把剩下的分刷到95、98,就是不要低于90,這個就要看你跟老師的關系。
還有就是申請的時候,差那么一兩個分,是可以Argue一下學校的,學校也很友好,會給你反饋的。
第一次聊完回家,我對比了之前的一些機構對我的評估和建議,發現杜老師更加懂我,給出的建議更加有用,學校定位也很符合我對自己的預期,最重要的是我感覺沒有那么受打擊,且感覺申到好學校是有希望的。
第二次拜訪是我結束近兩個月的上海德勤實習之后,這次拜訪咨詢我是帶著很多問題出發的,因為實習經歷我有了很多想法。
所以這次咨詢文書崔老師參加了進來,崔老師非常專業地幫我梳理了我的經歷,并很坦誠地把文書的核心部分給搭建出來。
當時被崔老師和杜老師的專業和真誠給打動了,然后就迅速簽約了智友。
在簽約之后,杜老師就開始給我制定了各種計劃,包括選課和刷分,實習和交換。
簽約后和申請季期間,崔老師和我都保持了很通暢和愉快的溝通,并根據我背景的提升,調整了選校和項目。
對比選了其他中介的小伙伴,我感覺智友對我的信息和反饋是很及時的,申請季雖然也很焦慮,但整體上我很有安全感。
回看申請季,其實我是個標化有硬傷,且心比天高的學生。
但是,杜老師沒有打擊我,而是鼓勵我,如果想就要大膽申,還和崔老師商量給我改文書,向著名校沖沖沖。
后來,果然是送申請費的,但是崔老師和杜老師的鼓勵和支持,讓我覺得智友很溫暖。
現在回看各種申請項目的結果,很多同學都覺得我很順利,且值得。
但我自己知道,從找中介開始我又多焦慮,多受打擊,一開始的背景申請難度有多大,多困難;中間智友老師們的規劃,指導和和支持有多重要。
其實,我覺得遇見智友挺幸運,如果沒有杜老師的規劃和建議,我可能就沒學上了。
我很感謝智友老師們在我很焦慮,很崩潰的時候給我鼓勵,打電話開導我,我飄了的時候也沒有打擊我的夢想。
低分怎么應對,上面有提到過。重點是,不要被低標化束縛,要敢于跳出束縛。
像我GPA就不高,至少跟學霸們比起來我的是GPA有點尷尬,一度覺得自己可能沒學上了。
但其實,可以在其他地方找補,比如實習,比如交換,比如科研,特別是有機會交換到夢校,拿到好的推薦信,彎道超車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看過雙非逆襲哈佛的案例,覺得很勵志,也很有意思,但是大家還是要客觀評估自己的申請,不要太飄了。
在學校的時候,一定要和老師們打好關系,好好上課,不僅僅可以向老師表明你要留學,希望分數可給高一點,還能要推薦信。
此外,打好關系你可能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資源。我在愛丁堡就是通過老師介紹和幫助得到助研的機會,這是很偶然的機會。
所以要跟老師和同學們打好關系,你會發現你會擁有很多資源和寶貴的機會。
我大二大三就非常的折騰,參加了很多活動,還跟外國朋友一起折騰了很多事情。
后來這些都成為我申請到好學校很有用價值的經歷,但是我當時完全是跟著興趣去做的,沒有想過會寫進簡歷和文書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