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擔任這所美國T14法學院教授!他有哪些過人之處?
瀏覽量:276次
8月15日,中國物權法和城市法專家、側重比較法和中國法律問題研究的喬仕彤教授正式加入杜克大學法學院,擔任法學教授和Ken Young-Gak Yun and Jinah Park Yun Research Scholar。而早在2019年春季,喬仕彤教授就曾經在杜克大學法學院擔當過客座助理教授。
究竟什么樣的履歷和成就得以讓喬仕彤教授在美國的T14法學院任教?杜克大學法學院的同事如何評價他的加入?喬仕彤教授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任職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喬仕彤教授履歷
喬仕彤教授200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09年在北京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國際經濟法專業);2010年獲耶魯大學法學院LL.M.學位,此后,又于2015年獲耶魯大學法學院J.S.D.學位。喬仕彤教授同時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律師資格及美國紐約州律師資格。

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喬仕彤教授曾于深圳的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擔任客座教師和高級法律研究主任;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喬仕彤教授于上海的紐約大學上海分校擔任研究員(research fellow),并進行物權法相關的教學和研究。
2014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間,喬仕彤教授擔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和中國法LLM項目副主任;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擔任法律學院副教授;2021年4月成為法律學院教授。在此期間,喬仕彤教授還于2019年1月至6月,在杜克大學法學院擔任Ken Young-Gak Yun and Jinah Park Yun客座助理教授;2020年1月至6月,在紐約大學法學院擔任Jerome A. Cohen客座法學教授,教授《物權法》;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法律與公共事務(Law and Public Affairs, LAPA)研究員。

學術成就和著作
在武漢大學讀本科期間,喬仕彤教授開始研究法律、政治和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此同時,他對田野調查和民族志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將其作為“了解事物是如何運作”的一種手段。他說:“我發現特別令人興奮的是法律的本質以及法律、政治和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法律如何真正塑造普通人的生活”。
在他的第一部專著Chinese Small Property: The Co-Evolution of Law and Social Norms(劍橋大學出版社,2017年)中,喬仕彤教授研究了一個在正式法律制度之外為數百萬中國人提供住房的非正規市場。該書榮獲清華大學首屆青木昌彥經濟學論文獎(Masahiko Aoki Award)和香港大學研究成果獎(Research Output Prize)。該項著作還以論文形式獲得了拉爾夫·溫特法官獎(Judge Ralph K. Winter Prize),該獎項每年授予給耶魯大學法學院法律經濟學方向的最佳學生論文。

喬仕彤教授即將出版的第二本專著The Authoritarian Commons:Neighborhood Democratization in Urban China(劍橋大學出版社),著重探索業主委員會如何以合作或競爭的關系成為中國主要城市的地方自治手段。和他之前的作品一樣,該書同樣基于實證研究,包括訪談、問卷調查和實驗。
此外,除在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Law and Social Inquiry、《清華法學》等同行評審雜志上發表多篇期刊文章外,喬仕彤教授的著作還發表在Iowa, Minnesota and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iew等美國法律評論期刊上。喬仕彤教授的研究還被物權法和城市法理論專家、中國研究學者、中國政策制定者和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引用,并被中英文領先媒體報道。他正在進行的多個研究項目致力于理解在中國和在比較背景下法律和社會規范的共同演化,研究涵蓋征用權、版權和互聯網平臺監管和債務等題目。

杜克法學院同事的評價
“我很高興歡迎喬仕彤回到杜克大學法學院”,杜克大學法學院的James B. Duke和Benjamin N. Duke院長Kerry Abrams表示,“喬教授是一位令人振奮的學者,他的實證研究開辟了新天地。他還致力于教授和指導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并理解和支持其他同事的工作。”
“喬仕彤是一位雄心勃勃的中國物權理論和比較法學者,通過他廣泛的實地考察,他向大家揭示了對中國產權非常重要但長期研究不足的領域”, 杜克大學法學院Robert G. Seaks LL.B.’34的Margaret H. Lemos教授這樣評價,“仕彤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同事——總是充滿想法,對別人的工作也很感興趣。我很高興他能加入我們杜克大學。”
Paul H. Haagen 教授補充說:“我們十分期待喬仕彤加入杜克法學院。他是一位非常有趣、經驗豐富、富有創造力和洞察力的物權法學者。他研究的廣度和重要性令人印象深刻。在中國以及中美關系愈發重要的時刻,他為我們帶來了對中國和西方法律體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理解。”

而對于自己的任職,喬仕彤表示,他很高興回到杜克大學,他形容在杜克法學院作為客座教授的學期是他學術生涯中最快樂的時光。他特別欣賞杜克法學院嚴謹的學術氛圍和他在教師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后收到的反饋。此外,杜克法學院的學者和同事們都很友好融洽。他還特別指出自己仍然與在杜克訪問期間教過的學生保持著聯系。
喬仕彤指出:“在杜克法學院,極具天賦的同學們在奮力拼搏和友好互助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他們真正關心他人,且具有良好的集體意識。杜克為學生們提供了非常輕松友愛的環境。”

律政觀點
從大學時開始探索法律、政治和社會的相互作用,將這份熱愛貫穿在自己的學業和工作,并最終成為中國物權法和城市法領域的專家。喬仕彤教授光鮮履歷的背后,是他在專業領域十數年如一日異于常人的辛勤耕耘和付出。他真正做到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到極致,相信這也是他能夠在杜克大學法學院擔當法學教授的原因。我們眾多法學學子們更要以優秀前輩為榜樣,繼續前行,不負努力,不負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