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本早申數據出爐!策略得當,國際生拿Offer并非“難于登天”
瀏覽量:180次
這兩天,有4所美國大學陸續公布了2026屆早申數據和最新招生政策:
耶魯大學
今年早申階段共收到7,313份申請,雖然比去年減少了8%,但相比test-optional政策實施前的2019年暴增了27%,創下了耶魯歷史上申請人數第二多的紀錄。
另外,“初代大學生”、“國際生”、“少數族裔”這些群體的申請人數并未減少,在2020年和2021年均呈上漲趨勢。
弗吉尼亞大學
今年共收到3,442份ED申請和31,152份EA申請,分別比去年上漲了17%和7%。其中,有3,251名國際生提交了早申材料,比去年增加了10%。
佐治亞大學
共收到21,570份EA申請,相比去年增長4%;共有8,917名2026屆新生成功被錄取,錄取率為41.3%,比去年(38.7%)略有上升。
UC大學系統
宣布將永久終止SAT/ACT作為招生審核標準,即便申請人主動提交分數,招生官也“不予理會”。
至此,我們能夠發現一些端倪:美國大學仍是準留學家庭的“心頭好”,其申請競爭壓力也不容小覷。再結合UC系大學最新公布的招生政策,準留學家庭不禁思考——
“標化為王”的時代江河日下,
如何才能在萬千申請人中脫穎而出?
其實,很多準留學家庭早已意識到“軟實力”在Top 30申請時的地位。但大家提升軟實力的方法真的對嗎?今天,跟大家分享兩個真實的申請故事。
網友分享案例一
被6所Top 30大學連環拒
只因犯了“背景同質化”嚴重的錯
S同學,GPA 3.95、7門AP、有EDCA和QuizBowl等多個知名競賽的獲獎經歷。
但2020-21申請季,該同學先是早申被加州理工、CMU“全聚德”,接著又在RD階段被萊斯、UCLA、UCB、密歇根安娜堡等Top 30連環拒。
網友分享案例二
體現個性和社會責任感
一段公益活動也能圓夢哈佛
C同學,9門AP全5分,擔任過FBLA和DECA的district president,被老師一致推選為NHS(National Honors Society)President,同時獻身義工事業多年,專注于為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傳遞溫暖。
最終拿到了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Offer!
看出差別了嗎?
事實上,幾乎所有以Top 30甚至藤校為目標的準留學生,均擁有非常相似的科研競賽經歷,比如DECA、QuizBowl和Mu Alpha Theta等。盡管這類活動非常“高大上”,但也很容易令招生官“審美疲勞”。
而能夠被夢校錄取的學生,往往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表現得很出彩。比如公益活動、社團活動、藝術特長等。這些活動看似“平平無奇”,往往能夠幫助學生們體現別人不具備的主動性、創造力、思考深度和社會責任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