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同學
瀏覽量:1271次

許同學
申請背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金融工程專業
申請結果:
芝加哥大學金融數學
目前就職于芝加哥CME集團清算所Quant Risk組
分享話題:
1.個性化申請經驗
2.金工專業畢業工作方向
3.我在CME的工作
4.什么樣的人適合quant
5.在美國求職的建議
正式分享開始之前先得感謝一下杜老師,跟杜老師認識大概是在4年前。從專業度來講,杜老師真是杠杠的,他給的很多建議無論是在項目申請還是我畢了業找工作,都非常有建設性。如果大家有機會跟杜老師合作的話,一定要多多提問題。
我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工程專業畢業的,非常幸運地申到了芝加哥大學的金融數學項目,這個項目為期15個月。畢業之后在CME的清算所做風險管理的相關事情,我們組主要負責利率產品。工作內容主要涉及市場風險和違約風險,以及流動性相關的一些內容。另外,也歡迎所有智友的學弟學妹們如果特別關注芝大、金數、以及CME,可以通過杜老師來直接聯系我。
一、關于芝加哥大學
UChicago 金融數學項目一般是一年半,中間有三個月暑假可以自己找實習,項目長度可以自己掌握,很flexible,修夠學分即可畢業,沒有論文要求;但是芝大金數學費比較高,具體請參考文末網站,但相對紐約生活成本比較低;芝大本身是Quarter 制,春夏秋冬,每個小學期10周,前三個小學期 (Fall,Winter,Spring)學業強度遞增。項目內中國人占70%以上,夾雜一部分印度人和美國人,我這一屆錄取約120人,下一屆80-90人。我們就業情況非常好,畢業生部分去向包括:Morgan Stanley, JP Morgan 的quant risk 和 asset management組, 高盛 quant risk組; DFA; 芝加哥CME集團和芝加哥base的trading firm。 芝大整體申請過程不算復雜,需要錄一個小視頻回答幾個問題,算是video interview,但是沒有真人的skype面試,很多其他金融工程和金融數學項目都有面試,而且還有的是技術型面試,直接當場讓推導公式的那種,難度很大。如果你本科學校以及自己成績很好的話,有可能拿到半獎;這個項目錄取的人專業背景比較多元化,應用數學,純金融,EE,物理都有機會,最后我建議申請前大家有條件最好多修數學課程和編程課程。

二、個性化實習經歷
我大概講一下我當時的申請情況,雖然說大家的實習經歷都是私人訂制,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共通、借鑒之處。我有兩段實習經歷,最開始在一個期貨公司進行了暑期實習,在一個trader的手下,通過一些國內交易所的平臺,幫他做一些回測,難度并不大。而另一份是因為之后這個trader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然后我也就跟著去了,總之跟這個trader接觸也比較多,他也比較了解我,最后也從他的手里拿到了一封推薦信。
另外我不知道大家對金融行業有多少了解,如果沒有很多的了解,那么大家在剩余的大學時光一定要多跟這個圈子里的人接觸。通過實習或者聊天,盡可能多的了解行業,各個方向都有什么樣的崗位,每一個崗位的技能要求是什么,跟你自身的興趣能力是否相符,然后基于這些判斷逐步完善自己對行業的認識,這個過程不僅對你短期的申請有幫助,對你未來的就業方向的確定也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我當時這方面的經歷,無論在期貨公司,還是教育公司,做的工作都是一些策略的research,中間也會涉及到一些數據的獲取,處理,編程方面的一些事情。當時發現我在統計方面確實比較薄弱,編程方面的能力也非常有限,比如一些復雜且底層的語言,就沒有辦法實現。通過這個經歷,我發現如果以后我真的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必須要深造一番。當時寫PS的時候,就把自己這個思考的過程也寫了進去。這個思考過程至少可以讓招生官意識到你對自己的未來有個設想,并且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不能說是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基于當時情況的判斷和思考。

三、金工專業畢業工作的方向
對于金工畢業后工作的方向,我籠統的列了一些。我的同學朋友都有很多在從事這些崗位,所以我把這些崗位挑出來供大家簡單的了解。
1,金融分買方和賣方
首先講一下賣方和金融機構,賣方籠統的說就是大的投行和銀行。銀行方面有desk,前臺有trader,trader手下有desk quant或者根據trading種類的不同,有一些做事的market making algo quant。對于中臺的崗位,有很多崗位叫做valuation(XVA),就是在trade的過程中,對你做出trade的成本進行一些調整、計算調整項。另外中臺偏后臺就是risk。比如Market risk,就是監控trading desk的風險;risk除了market之外還分信用風險或者模型風險。這三個方面崗位都比較多,整體來講美國這邊銀行risk方面的崗位更多。評級機構,是做信用評級的一些公司。美國這邊有(Moody、Fitch)大家進去了應該會接觸一些信用評級模型。
2,第二是交易所
美國大交易所兩個CME和ICE。CME產品比較多,規模比較大。交易所我知道的都是和clearing有關,因為交易所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他提供交易場所和撮合交易之后,還需要對每一筆交易進行清算,所以這方面的risk management和financial engineer這種崗位是非常多的。然后是BBG屬于金融數據,一個金融機構。招一些類似financial engineer。BBG本質是自己做一些模型,把它賣給client。這些所有的機構里,有一個特殊的叫QA,QA是quantitative assurance,可以歸為model risk 里的一部分,來檢驗你的model假設或是本身。然后做一些test嗎,但他并不是純計算機技術方面,他是跟金融相關的。
3,第三就是買方
買方就是各種基金、對沖基金以及資金管理的相關公司asset management。比較特殊的一類就是trading firm,在紐約芝加哥很多,但是交易種類都不一樣。這里面崗位一般畢了業能進去的就是quantitative analyst。一般買方的research,尤其是大的有頭有臉的基金或者trading firm的research。現在基本上不招master了。所以如果大家有志于去很強的買方做quant research。希望大家去申一個理工科PhD。Trading firm根據規模不一樣,他會單獨的區分trader或quant,甚至會有單獨的operation,去檢測一些算法交易的程序。但如果是小公司的話trader和quant是不分的,你既要做risk,也要做trading,也要做research。
4,第四點是關于consulting firm相關的崗位
首先來談談四大,以前一直以為四大只是做一個做一些strategic consulting會計相關事務的公司。但后來發現他們也會招一些risk相關的崗位。因為有銀行會把自己的risk方面的事情外包出去,外包給四大consulting firm 或者是一些提供專門服務的小公司。
5,第五點就是一些軟件公司
一些軟件公司會提供一些定價或者風險管理、或者asset management 相關的一些服務或者軟件。主要是做軟件賣給client,這些也會要求一些quant的技能。接下來就是和management consulting相關,但又并不和金工金數直接對口的工作,而是更偏統計data science或者analytics,或者之前提到的FIntech一些相關的工作。具體做的事情應該就是數據分析或者根據公司的業務定制模型。這些我了解的也不多,大家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這個方向。
6,第六點就是Trader
芝加哥本身是做農產品起家的。所以CME本身涉及很多的農產品期貨。CME前些年合并了一些紐約的交易所,從此涉及到一些金屬類期貨。再者芝加哥這里有期權的交易所,形成了體量非常龐大的衍生品集團。但是據我所知,紐約那邊有非常多的trading firm 或者asset management,那邊的重心是做股票交易。所以如果做trader的話,建議大家首選這兩個城市。雖然說我們學習金融工程或者說從事這個行業,希望用計算機算法來取代傳統的交易方法,但芝加哥這邊仍然有許多是靠手動交易的,這個短期其實也不是那么容易被算法取代。畢竟算法還是有局限性,所以traditional trader有很大的一部分。其次是quant,這個是比較能夠理解的。把交易策略做成程序,用交易數據做回測。再然后把這個策略應用到未來的交易當中。接下來第三個是HFT,這個主要是在銀行做事,比如說大銀行涉及一些外匯的交易。體量非常大。然后在進行交易的時候,不希望自己的投資份額影響整個市場的價格。這樣會對自己造成一些成本沖擊,因此需要研究一些高頻交易的算法。主要是研究在什么時點去下單。以什么樣的策略去下單,怎樣把大單拆成小單。這樣既能夠達到自己交易的目的,也不會讓自己的交易成本顯著上升。HFT這個行業現在更多是要求純理工科背景的PhD去做,所以大家如果真的對這個比較感興趣的話,可以考慮一下PhD這個方向。HFT現在招master很少,除非你之前有相關的經驗。
7,最后一條單獨講講developer
因為美國的話程序員這個行業非常吃香,畢業起薪非常高,一些大的科技公司招人的需求非常大,再加上公司本身福利也會非常好,所以會有很多國內的學生學習CS,然后去找CS相關的工作。跟金融工程相關的developer,我列了兩個,第一個infrastructure的developer,比如說一些自營公司搭建自己的交易平臺的developer,負責日常的下單、風險管理之類。第二個就是quant developer,這個就是銀行交易所里都有,負責維護quant生成的模型,或者對quant寫出來的源碼進行優化,讓他的效率更高。如果大家不排斥CS,也想畢業起薪高一些,那么developer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甚至大家都不需要去申金工金數的項目,就去申一個CS項目畢業出路也是非常好。

四、我在CME的工作
我在CME的部門是clearing,做的事情是clear house,大家如果學過的話,是一個中央清算系統。基本上每個交易所在撮合交易,并且確定交易對手方之后,會通過中央清算系統進行settlement,就是確定這筆trade發生。然后同時確定雙方交易保證金,管理相應的風險,我們組做的事情是specifically focus on OKC的利率衍生品。主要就是利率互換,還有一些CME掛牌的期貨和期權的保證金計算。Clear house主要就是保證金模型。然后我大概每天都在做,首先是一些隨機的at Talk task。比如說清算所的客戶主要是銀行,銀行的一些client會發出一些他們自己一些分析的要求,我們會用自己的保證金模型給他們做分析。接下來就是維護我們自己的保證金模型以及對模型本身做一些改進和分析,包括參數本身的一些改進和邏輯上的一些小的改動。然后就是這些改動提出來后,做一些相應的research。改動通過以后就是進行coding,把它寫到系統里面。然后所有的分析方面的要求,就是統計方面的基本模型,例如線性回歸和一些時間序列模型。然后coding方面,公司的底層程序使用C++寫的。然后不可避免的需要大家去寫一些C++,至少可以查錯。然后系統方面也會用到JAVA,分析方面會用到Python或者R語言。再次特別強調一些coding特別重要,分析方面可以用自己的軟件,但公司的系統,是需要你自己去適應的,因此你就必然需要懂一些C++的數據結構和基本算法。
五、什么樣的人適合做quant
我根據自己的經歷大概列了幾條。
首先日常工作方面的要求思維要嚴謹,靈活,對于問題的分析要盡可能系統。另外有可能需要我們的系統做一些目前還不能實現的事情,所以要求你要了解系統,知道怎么改動他,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包括你的模型,你能夠改動哪些方面的參數,然后讓模型按照你預想的方向改進。
第二點是希望對數學或者是tech至少一方面感興趣。因為我們日常工作接觸到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編程。數學的話,交易所本身來說需要你讀一些他們的paper、document。

第三點是不反感編程,能沉得住氣。大家寫程序的時候,百分之30的時間在碼,百分之70的時間在查錯。如果你們去到像CME的library,他們的程序非常復雜,每次你的程序出錯,需要你一步一步的去看,問題出在哪里。這個需要很大耐心。
六、在美國的求職建議
第一點,我的經驗,多去network,還有利用好你項目的career service advisor,多多利用這些人脈。對于advisor每個項目都太一樣。但是絕大部分的advisor手里都有很豐富的資源,你可以積極主動的去跟他聊,去了解一些信息。跟他表明你的興趣,表明你職業方向的設想規劃。這樣他手上一旦有什么新的資源,就會第一時間想到你,把你內推出去。美國找工作,內推是一個主要的渠道。因為在美國新招的崗位不多,很多都會走內部的推薦流程。就是他會先從內部推薦的簡歷里先篩選。在內推可以滿足招聘需求的情況下,就不會再去網站post這些崗位。如果你的學長學姐在一些你想去的公司工作,正好他有內推的機會,一定好好利用一下。
第二點,就是你做過的你寫到簡歷里的項目,寫的論文,一定要明白他的來龍去脈,完善這個思考的過程。你建模的時候,假設是什么、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假設、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你為什么要建這樣的模型。這些事情一定要想清楚。因為在你面試的時候,在第一步的行為面試中,面試官就會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更深一步的挖掘。所以大家不能只是停留在這個項目用了什么模型,用了哪些算法。一涉及到原理性的問題就含糊不清,在面試上是個大忌。
第三點,金數類項目的課程作業都是很有幫助的,因此作業盡量自己做,自己思考,不要怕花時間。我接觸到很多同學,大家在讀研期間,時間都是非常的緊。基本上都是從還沒到這個項目的時候,就要準備簡歷,去投簡歷,做面試的準備。同時你需要花時間去network,找工作、改簡歷之類的,都會很浪費時間。因此很多人就會覺得項目作業我就隨便混混,能過就好。但是我個人的經驗,這些作業對你是非常有幫助,尤其是你之前對這方面的接觸比較少,作業則可以幫你彌補一些不足。所以希望大家自己做、自己思考。
第四點,非常重要,在你的學生生涯期間,不要怕收拒信。向各個方向的崗位投簡歷,你可能投100封,大概可能只有10-20個崗位會回你。但實際上20封回復已經算比較多。然后面試能到第二-三輪的也非常少。所以不要怕這樣的經歷,把它當成你學習的過程。學習如何處理壓力,讓自己更強大。
七、再次感謝
最后,再次感謝智友的杜老師。也歡迎每一位想要留學讀金工、金數專業的同學們和我聯系,我很愿意給大家分享更多的經驗。
●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