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離婚的瓜不如讀有用的書!牛津推薦!適合想去英國留學學生讀的好書
瀏覽量:109次
知道大家都在吃今天的“離婚瓜”
可能少有人知道,今天還是“世界讀書日”。
即使可能沒有人感興趣…小智還是想強行來湊這個我更喜歡的“冷門熱點”,給大家推薦一些適合英國留學生閱讀的好書。
吃瓜倦了,就來讀讀書吧~

適合英國留學生閱讀的10本好書
這些書中既有狄更斯這類經典作家的作品,他們對英國的描繪很難被后人超越的。也有如何充分利用大學生活的技巧類書籍,還有留學生自己寫的故事小說,其中不乏一些冷門小眾作品。
希望這些書能從文學、文化、歷史等各個層面,幫助留學生們更好地了解英國這個國家,更充分度過英國留學時光。
《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
為什么英國人一見面總是在談天氣?為什么英國酒吧要有多種游戲器具?為什么英國人似乎都有社交拘泥癥,而英國足球流氓卻一反常態?
這本書把這些帶有民族性的怪癖和性情放在人類學的顯微鏡下,從中發現了奇異而迷人的文化,以及背后錯綜復雜的不成文規矩和透著神秘感的行為規范。這同時也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可以不時地體會到英國人特有的英式幽默和自嘲精神。
《遠大前程》
又譯《孤星血淚》,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晚年寫成的教育小說。
本書為留學生必讀書籍似乎理所應當,但它的作用其實不只局限于滿足中國人對維多利亞時代上流社會的興趣。該小說不但是英文名著,還探究社會流動性、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階級系統和大英帝國的歷史。此書始終用第一人稱——永遠充滿希望的“皮普”來敘事,并充斥著諸多非同凡響的人物故事。
對于留學生而言,《遠大前程》是一場文化之旅,探究英國歷史中最重要的一章,同時也是英國第二大作家的名垂千古的經典之作。
《巴黎和倫敦落魄記》
英國文學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喬治·奧威爾,他不僅創作了《1984》和《動物莊園》這樣的優秀作品,還創作了《巴黎和倫敦落魄記》,這本書被公認為是他最感人的自傳體小說。
這部小說出版于1933年,講述了作家奧威爾在巴黎過著近乎貧困的生活,后來他去了倫敦,和其他“落魄者”生活在一起。這本書坦誠而直白地描繪了生活在巴黎和倫敦的形形色色的人,留學生們會被城市中的黑暗和貧困所震撼,也會從歷史和社會的全新視角來看待倫敦和巴黎。
《長日將盡》
石黑一雄于1989年出版的作品,是大英帝國貴族階級沒落的一首挽歌。通過一個英國管家的視角,展現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中上層社會的生活。
《郊區佛爺》
這本書的主人公Karim 是一個混血少年,他渴望離開倫敦南部的郊區,去上個世紀70年代的倫敦市中心體驗不同的興奮。
《郊區佛爺》創作于1990年,是一部有趣而感人的亞裔英國人小說(作者是巴基斯坦移民后裔),它展現了20世紀70年代,亞裔在英國遇到的身份偏見、種族主義、嬉皮精神等。即將去英國留學的小伙伴們,或許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很多共鳴:離家適應新環境,青少年成長的喜與悲以及不同文化間的碰撞。
《狼廳》
本書作者是兩屆布克獎得主希拉里·曼特爾,他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歷史類文學作家。
這本書對英國都鐸王朝的描繪驚人地細致,講述了亨利八世統治時期,野心勃勃的政治人物托馬斯·克倫威爾的故事。幾個世紀以來,克倫威爾這個歷史人物的人設不算友善,但曼特爾將他描繪得更加親切,更加務實,希望在不斷變化的政治和宗教結構中為國王和國家服務。
對那些想要了解更多英國政治的黑暗歷史的留學生來說,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不會讓你失望。
《白牙》
這是一本以20世紀70年代的倫敦為背景的小說,講述了移民家庭光怪陸離的生活,以及為了融入英國當地人的圈子,為了宗教與文化,而做出的努力和斗爭。留學生會喜歡這部小說,不僅因為作者語言幽默而諷刺,更因為其中的一些情節,會和你在當代英國看到的不謀而合。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本書作者塔拉·韋斯特弗,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卻憑借驚人的“自我重塑”,先后在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并在2019年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這本書是塔拉的自傳,真實地回顧了她從小到大的家庭生活,家庭的宗教信仰以及家人的觀念行為對她產生的影響,以及后來如何通過大學學習擺脫了舊的身心桎梏,在教育和反思中解放了自己的心靈,收獲全新自我的過程。很多同學選擇留學,也是想要收獲一個全新的自己,這本書值得閱讀。
《如何在大學里脫穎而出》
十分適合留學生讀。在這本獨一.無二的大學成功指南里,作者通過對哈佛、普林斯頓、耶魯、達特茅斯、康奈爾、斯坦福等美國一流大學里的頂尖學生進行一手調查,把他們成功的秘訣提煉成75條簡潔又讓人驚嘆的法則。翻開任何一頁,你都會看到一條經典法則,它們將幫助你以最佳狀態度過寶貴的四年大學時光,讓你在大學里脫穎而出!
《硅谷是個什么谷》
2007年,蘋果出了第一代iPhone。這一年,張思禹博士畢業,拿著實習工資買的鉆戒,回國向程悅欣求婚,二人隨后便踏上了硅谷這塊土地。林銳每天在實驗室里跟猶太老板斗智斗勇。他的女朋友鄭懿,正滿懷希望地念法學院一年級。郝會會懷孕了,她一邊在中國超市打工,一邊收、發快遞,替老公胡金柱賺差價。胡金柱以硅谷學聯副主席的身份,衣錦還鄉,受到了副省長的熱情接待…
留學生可能面臨的身份焦慮、學校鄙視鏈、畢業難、拿綠卡、失業、海歸、創業…在這本小說中都有體現。讀完后,你可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留學生活。
上面推薦的這些書是不分專業,適合所有英國留學生閱讀的。但學生在入讀前更需要閱讀的,是專業書籍。
牛津大學書單推薦(上)
英國很多大學都會給prospective student一些“推薦書單”,這些書單一般是按照專業進行分類的。例如牛津大學,本科48個專業,全部有給有意申請的學生閱讀建議和書單,方便學生在入讀前了解未來的學習方向。而這些書單不僅適用于想要申請牛津大學的學生,對該領域感興趣的社會人士也可拿來做入門書籍使用。我舉幾個專業的例子。

牛津的經濟管理專業,建議有意申請的學生閱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前景 Prospect》等雜志以及報紙中的經濟版面。并強烈建議準學生閱讀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的著作。還給出了一些有趣的經濟學博客:

牛津推薦的經濟學博客
牛津的計算機專業,則給本科準入讀學生一份囊括15本書的閱讀清單,這些書大多通俗易懂,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人工智能》、《曾有一個算法》、《編碼:隱匿在計算機軟硬件背后的語言》、《打開算法黑箱》等。

牛津計算機專業推薦書單
牛津的考古和人類學專業,給出的書單里包括大家熟知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天真的人類學家》、《全球通史》等書,還有我們在前面推薦給大家的《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

牛津人類學考古學專業推薦書單
當然,不是所有專業都會給你列一個reading list,牛津的古典文學專業就明確表示,這個專業沒有推薦書單,因為鼓勵學生盡可能廣泛地閱讀任何他們感興趣的古典文學材料(文學、歷史、哲學、考古學、語言學等),并對這些閱讀進行批判性思考。雖然沒有給出書單,該專業倒是建議學生可以多關注BBC第四頻道里的古典文化類節目。

BBC四頻道節目
牛津生物專業也沒有給出推薦書籍,但建議學生閱讀《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雜志中的生物學內容。

《國家地理雜志》
翻閱牛津大學給各專業準入讀學生的學習資料,我發現,書籍早已經不是牛津大學唯一推崇的學習方式了。大量的推薦學習資料出現在雜志、博客、視頻、網站上。
事實上,書籍本身是有一些缺點的,出版周期長,內容不夠新,強調作者個人觀點,相對主觀。但這些不足,恰恰是可以通過網絡等其他學習渠道彌補。這也是包括牛津大學在內的頂尖高校,給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料媒介越來越多元化的原因。
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縱然閱讀方式日新月異,閱讀本身卻沒變,優質內容始終是人們閱讀的最大追求。
希望今天分享的這些書單和學習資料,對大家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