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同學
瀏覽量:437次
洛同學
本科背景:
211財經 + 歐洲交換
GPA3.8,I7 (6.5), 無GMAT/ GRE
Tier 2外資戰略咨詢若干,可持續發展NGO等(申請前)
志愿經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耶魯大學法學院, ABC公益咨詢等(申請前)
錄取結果:
LSE MSc i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NUS MSc in Management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MSc in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大家好,非常感謝杜老師的邀請來分享關于1) LSE申請,2) 北歐商學院申請以及3) 發展學/公共政策等社科項目介紹這3個方面的相關經驗。
一、關于LSE申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相信學習文商科的同學都很熟悉。同樣是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LSE和大而全的UCL以及專注理工的IC不同,LSE因為專注社會科學領域,綜排可能并不出色(泰晤士排名全球27,QS全球49),但幾乎所有的社會科學學科都是世界頂尖水平(QS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科大類排名連續8年位列全球第2,在社科經管等任意下屬學科搜索LSE都位于世界前十、前五甚至前三),經濟學被公認為歐洲第一。基于倫敦市中心的地利以及年來的學術和校友積累,LSE在金融咨詢等商科領域校友資源豐富,曾被戲稱為“倫敦金融管理技校”的LSE在學術界、政界、NGO、國際組織等非營利部門中同樣聲譽斐然。
因此,LSE對于文商科學生往往成為了“女神校”的存在,在申請季中也是文商科選手的熱門申請學校。和許多英國學校相似,LSE也非常注重申請者的學術背景,在我看來這主要體現在申請門檻、申請文書、教學方式三大方面:
1) 申請門檻:
LSE雖然不會像熟悉中國學校的新加坡名校直接卡死非211/985不錄,但是在申請人的成績要求上有明顯的要求。LSE有自己的target school list,對于來自大部分985院校和幾所財經類211院校的申請者均分要求最低是85分,對于不在target school list上的學生則要求90分以上。即使在target school list上也會優先考慮均分88以上的申請人。因此對于想申請LSE的同學,我強烈建議大家好好學習。當然申請是一個綜合評估的過程,所以如果均分不夠出彩,最好擁有比較亮眼的軟性背景來彌補成績不足。
2) 申請文書:
LSE的master申請文書乍聽起來會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是傳統的personal statement或者motivation letter,而是statement of academic purpose,并且建議申請者考慮academic strengths, research interest等乍聽起來都很學術的要點。當然,講清楚自己的career plan,motivation以及和申請項目的匹配之處依然是文書中最重要的。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撰寫文書之前可以先好好梳理自己的故事線,挖掘匹配之處,也思考自己過去的學術經歷(不一定是正式的科研,科研類比賽甚至課堂論文都可以)和學術興趣。
3) 教學方式:
LSE別名London School of Essays,LSE的大部分專業都有比較繁重的reading,每周300頁是比較正常的閱讀量,歷史等專業的reading更不是以頁來計算,而是以本。同時essay也是比較常見的assignment和考試方式。不過LSE的一些偏理科和部分商科專業會有所不同,具體情況建議大家查閱LSE官網,項目信息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同時LSE的師資是非常強大的不僅是最富盛名的經濟系,任何一個系所的項目師資都很優秀,以我的項目為例,programme director是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和development economics領域的公認大牛,本科就讀普林斯頓,LSE的PhD,哈佛肯尼迪的MPP,曾經擔任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像哈佛PhD這種配置在LSE老師里也并不少見。所以對于想做學術的同學來說,LSE也能給你提供非常好的平臺和老師。
二、關于北歐商學院申請
其實我個人一直對于歐陸地區情有獨鐘,本科交換也選擇了一個熱門歐陸國家商學院進行學習,對于歐洲的風土人情一直都非常留戀。由于近兩年國際形勢變化,歐陸商學院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也聽智友的老師們說,智友這兩年申請歐洲的學子也越來越多。根據我的個人觀察歐陸地區商學院申請的主流國家包括:1) 法國;2) 意大利;3) 西班牙;4) 德國;5) 荷蘭;6) 北歐(瑞典、挪威、丹麥等);7) 瑞士。每個地區的商學院各有不同,但整體上德國、荷蘭、北歐、瑞士有所接近,因為篇幅有限,所以我這次重點選取北歐地區講解,分為主流商科院校,申請要點,就讀就業評述3點:
1) 主流商科院校:
從商學院的角度來說,首推被納入CEMS并且獲得商學院三大認證(AASCB、EQUIS、AMBA)等北歐商學院: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SE、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CBS,挪威經濟學院NHH等。此外一些綜合性大學的商科專業也可以考慮,綜合性大學如瑞典Lund University,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這些學校往往學費也相對便宜。而SSE/CBS/NHH這些商學院都是在業界有深厚積累,校友資源豐富的學校,有著商學院特有的強大career service和alumni network,作為CEMS(全球管理學聯盟)的成員校,這些商學院和各大公司都有密切合作,以CBS為例,CBS有自己的career portal,麥肯錫、諾和諾德、德勤等各大公司都會在其中po出自己的崗位。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NUS Business School也屬于CEMS盟校,對管理學碩士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一下NUS的MSc in Management,不僅有以上CEMS的資源,也可以去兩個CEMS School進行學期交換,1.5年,2個學位,3個國家,非常有趣。
2) 申請要點:
除了申請所有學校都會看重的motivation, background和match,申請北歐院校以及荷蘭/德國部分學校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值得關注——課程匹配度。北歐院校是非常關注這一點的。以CBS為例,CBS的每個專業都會有詳細的分門別類的課程學分要求,并要求學生提供相應course description,如果差一分都不能滿足申請條件。瑞典SSE和荷蘭RSM以及德國公立大學等學校都有類似的規定。因此,我建議想申請北歐、荷蘭、德國的同學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在學校官網上看清楚課程匹配要求。
3) 就讀就業評述:
北歐學校的就讀體驗是有口皆碑的。因為北歐和德國荷蘭類似,都比較務實,同時依托歐商學院優秀的業界資源和北歐商業的可持續特色,北歐學校的教學質量相當不錯。尤其是對于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和社會商業social business等議題感興趣的同學,北歐學校的教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同時北歐在歐洲相對來說英語水平是最高的,畢竟人均雅思7分,所以相較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僅用英語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當然咨詢行業等非常看重語言能力的行業對當地語言還是有要求的。
三、關于發展學/公共政策等社科項目
雖然我本科是純商科,但由于在大學四年中不僅做了戰略咨詢等傳統商科實習,后續對于社會創新、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逐漸產生興趣也積累了相關經歷,在長期的職業規劃中也把國際組織、基金會、學術研究納入考慮范圍,所以我調整了自己的申請方向,不僅僅申請本專業的商科項目,也開始考慮發展學和公共政策等社會科學類專業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申請建議方面,我在前面其實已經有所提到,根本原則依然是梳理自己的故事性,描繪清楚自己的career plan,尋找與目標項目的匹配性。針對不同項目,也需要大家仔細閱讀項目官網,了解項目側重方向,挖掘自己對于項目的理解和匹配之處。
公共政策近年來因為準入背景多元和就業方向多樣已經成為了文商科的申請新熱門。和MPP類似,發展學也有許多異曲同工的地方。雖然發展學對于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但其實涵蓋面非常的廣泛,從內容上講不僅包括經濟發展也包括環境和社會發展以及三者的協調發展,從理論工具上講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人類學、政治學都可以成為討論發展問題的理論工具。根據不同學校、不同項目、甚至不同課程和不同老師,偏向都可能各不相同。所以各位同學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攻讀方向。
同時因為development涉及面較廣,development相關的項目學生也都比較多元化。以我的項目LSE MSc in Development Management為例,80多個同學中20%多來自北美,20%多來自南美,20%來自歐洲,20%來自亞洲,小20%來自非洲,所以就讀體驗也非常國際化,也有非常多的同學是帶著在聯合國、政府、NGO的工作經歷來深造的。而發展學項目的主要就業方向也比較多樣化,主要分為不對口就業和對口就業。不對口方面,因為LSE的發展學比較重視critical thinking訓練加上LSE的聲譽,還是有不少校友選擇了banking, consulting, big four之類的工作。而對口的就業方向當然是國際組織、NGO、智庫和發展咨詢機構。這方面LSE的國際發展系就有非常多的相關資源,有一門免考試的必修課Cutting Edge Issues in Development Thinking & Practice就會邀請聯合國在內的各大機構前來開辦講座,而我的項目MSc in Development Management更是設有development consultancy project可以直接和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機構合作完成發展咨詢項目,系所的career team也會幫推相關機會。
四、寫在最后的申請感悟
“申請的本質是玄學”這句話真的是一個不斷認識的過程。我的申請季也不是一帆風順,作為一個無GRE/GMAT選手甚至過的有些艱難(在此強烈建議想申請商科碩士的同學早些準備GRE/GMAT,即使是NUS MiM這類不強制要求但建議的項目依然會優先考慮有GMAT/GRE的申請人)。作為申請人,想清楚,早做準備,在必要時修正道路,剛就完事兒了,剩下的我們也難以改變。其實我被錄取的三個項目每一個都各有所長,LSE出眾的學術聲譽和國際發展資源,CBS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兩年學制,以及NUS MSc in Management作為經典商科碩士所具有的實用性,都讓我很心動。選擇從商科轉型社科,固然和我的個人規劃強相關,但是商科的學業和實踐經歷也給我鋪墊了很多經驗和能力。不管是商科還是社科,思考清楚自身的motivation和career path始終是最重要的,并且在大學四年為之鋪路,在申請季通過文書和面試的方式表現與傳達(文書是打動AO的第一步,而面試對于有面試的項目十分重要,以NUS MiM為例,面試官問的問題也都非常有意思,和求職面試頗有相似之處,不僅會問傳統的3why,也會圍繞你的經歷展開各種有趣的討論)。
盛大的夏日行將結束,秋天已至,希望智友的同學們申請季都能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