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學
瀏覽量:219次
劉同學
申請背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商務專業
GPA3.63,托福107,GRE326
實習經歷:DiDi data analyst intern、DIDI algorithm engineer intern、 Microsoft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
申請方向:
CS
申請結果:
帝國理工Computer Science(Defer 1 yr)
南加州大學Computer Science
分享內容:
互聯網公司技術崗介紹、Defer/Gap 的思考
智友的學弟學們大家好,相信很多同學還是非常關心找實習的話題的,所以首先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找實習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實習主要分為四類:
①數據分析類、商業分析類
②開發類、算法類
③研究類
一、第一類是數據分析、商業分析類:
相信這是財經類院校,商科的同學比較關心的。
數據分析特別對口的就業就是BA,出國申請BA找實習首先就是數據分析、商業分析。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數據分析的崗位主要考察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軟件要求:SQL、Python、Excel。最重要的是SQL,大部分的面試、考核、工作都跟SQL相關。Python,R語言是入職一段時間之后,你的mentor希望你做一些分析類的工作。數據分析還會考跟數據相關的東西,不過概率比較小,有些崗位會考概率論,統計學相關。因為分析你可以從計算機的角度來分析,也可以用統計學的語言來分析。
還有關于商業分析和數據分析最特別的就是關于business sense的考核。通常來說就是case的分析,具體的考核情景因公司而異。對于滴滴,就是網約車的場景、字節跳動就是關于用戶推薦的問題。用管理的思維去分析商業的問題。
數據分析崗需要刻意去準備SQL、Python|R語言,然后就是數學有關的,business sense相關。學習SQL的話,最好就是信息學院的課程,數據庫系統原理,把PPT看一遍就足夠應對互聯網公司的考核。Python|R不太好說,要難可以很難,但一般來講就相關課程的考試成績能達到90分以上,對于一般的面試考核是很OK的。Python主要做分析的話,就是兩個庫,如果做分析,把這兩個庫掌握就OK,如果想要再晉階可以再深入學習。
二、第二類是研發崗:
開發類、算法類統稱為研發崗。要求要比數據分析實習生要求高。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方面是簡歷,簡歷上的項目,算法、開發過的項目。想投研發崗的話,可以參加一些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的比賽。推薦一些網站:kaggle、阿里天池數據挖掘的比賽是做的比較好的。面試基本不會問一些business sense的東西。還有就是研發崗,要求現場算法題考核,考核數據結構相關的一些題。數據可以LeetCode上了解相關資源。例如騰訊精選50,熟練完成。把50道題全部吃透以后,國內的互聯網公司的研發崗位基本可以過面試。
再一點就是財經類大學,要提升自己的計算機背景,還有一個就是論文,論文可以嘗試跟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相關的論文。因為大家本身都是財經、學經濟管理學的,轉而學計算機的東西可能會比較難,大家可以嘗試去做一些交叉領域的東西。去學計算機的東西,把計算機跟金融領域結合就是金融科技;跟管理學相結合,就是產生一些別的想法。交叉領域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大家如果有志向想要在計算機行業工作,可以嘗試去發一些論文。學校老師的很多課題組其實都有,信院、統計學院、經貿院都有老師研究交叉學科。
三、第三類是研究類:
這類難度是遞增的。同時他的bar也是在逐漸增高,數據類實習生一般不會對學歷有什么要求,開發類其實也好好,但是一到算法類,基本都要求master了。到研究類,則只要phd。因為企業不需要太多的人做研究,需要非常多人做數據分析,少一些人做算法,再少一些人做研究。所以研究崗位的實習很難找,含金量也挺高。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想要去做研究類的實習,可以去達摩院、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之類的。
其次,因為我最終選擇了defer,所以特別想和智友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一下關于defer的思考。
關于defer
我申請的defer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安全方面的原因。今年我本來是在奧地利交換,因為國內疫情先爆發,我還擔心我能不能出國,所以一直在關注國內疫情的變化、數據。結果后來國外疫情也爆發。因為大家都是做開發、算法、數據分析之類的實習生,最重要的一個ability是對data的數據敏感性。我申請的帝國理工政策還行,可以defer。美國的學校給很多種選擇,一種選擇是上網課,一種是來按時入學,另一種是可以defer。但是出于安全的考慮,我還是選擇defer。因為我在國外確實見過一些資本主義制度之下的失智行為,明明很發達的國家,卻又那么愚蠢,特別不理解。加上國外的醫療本身來說,就美國而言醫療是比較昂貴。
第二是就業相關,我本身希望研究生在國外讀,在國外就業。我針對性的去了解了一些Facebook,Google之類,國外的互聯網公司,基本處于招聘凍結的狀態,還有甚至處于裁員狀態。所以今年就業非常困難。很多的畢業生都沒理想工作,推遲就業計劃于明年,所以明年的就業壓力可見一斑。
另外就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的影響就目前來說基本類似于08年的金融危機。應對措施可以從當年的就業情況中得到一些借鑒,所以我覺得defer一年是一個合理的選擇,用兩三年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疫情的影響消化掉。
還有考慮的一個點就是之前只申請master,還沒有考慮到底要不要申請PHD。雖然以前做過一個科研、研究,但是我不能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做research。在defer的這一年期間,去互聯網公司、去清北的一些實驗室去真正的做一些研究,去求證這件事。
關于defer我也有咨詢過一些學長學姐,他們defer的原因,無外乎還想繼續申請更滿意的院校專業,或者是想進一步去了解自身需求。可能會借這一年的時間去做一些戰略、投行的事情,再確定自己將來的發展、拓展方向。
時間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你要是在defer期間一半時間陪父母、一半時間打游戲,那么defer對你來說并沒有很大的意義話。所以說你對于defer期間并沒有很好的計劃安排,沒有明確的去處,那么盡快入學也許對你會更好。
另外就是如果要defer的話,盡早做決定。因為每年defer的名額會有限,越早搶占名額越好,拖得越晚,變故可能會越多。
最后,特別感謝一下智友留學的所有團隊老師,CS專業本身申請難度就大,我自己的申請過程也比較波折,但智友老師們一直愿意幫我沖刺自己想去的項目,即使我最終選擇defer,他們也愿意一直繼續著他們的服務,幫我出謀劃策,甚至再申請一年。
申請回顧(點擊查看)